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中的《唐宫夜宴》火爆出圈。该节目以《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古代名画的画意为背景,以妇好鹗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进行穿插,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由此可见(     
①节目创作要充分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
②运用现代科技能够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
③传统文化内涵因时而变更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11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 .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技术手段怎样迭代,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真正的文艺高峰一定不是赶时髦、随大流,而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始终保持文艺作品可贵的筋骨、道德与温度。材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②经典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③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艺作品的源泉
④文艺创作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3 . 基于象形文字,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智慧的工具,而且是中国人对经验世界认知的独特呈现,凝结了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哲思。这说明(     
①汉字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汉字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与表征
④汉字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有人说:太空核心舱的“天和”二字取自天枢与太和,寓意天地人和;也有人说:“天和”二字出自《庄子知北游》中的“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无论哪种说法,中国航天的命名总是与中国厚重璀璨的优秀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对文化典籍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舞龙、射艺等项目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太极拳、八段锦的习练者在健身广场已司空见惯;中国式摔跤、风筝等项目的参与者不断增加,社会俱乐部渐成规模。这说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②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④社会实践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切碎的韭菜与鲜肉馅入味拌匀,卷入鸡蛋薄饼中,入锅蒸制,清香与鲜美最终交汇,香气满溢,这是家住胡同中的老奶奶的过年拿手菜——“鸡蛋卷”。40多年来,这道菜年年被作为“保留节目”与邻居分享,不变的“年味”令人关注,引发思考。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年味”来自民间,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不变的“年味”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
③分享“年味”之举,树立了“和谐”“友善”价值追求的典范
④对于“年味”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播问题的深度思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2019年,中国电影人推出了一系列讴歌党、祖国和人民的精品力作。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7个历史瞬间映射出我国70年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联系,动人的故事感人落泪。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       
①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②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③与当下生活紧紧相扣,且保留了不变的具体内涵
④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0-07-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文综政治试题(二)
8 .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19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市民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转变既是救赎,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形式。该倡议书所含的文化依据是
①要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清明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
③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 .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教会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不仅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说明
①“孝”文化的基本特征应因时而变
②“孝”文化的发展应该注入时代精神
③“孝”文化中的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④对“孝”的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8-05-30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在我国,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虽然普通话早已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是乡音难改,受传统习惯、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程度、传播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仍任重道远。

材料二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作为语言的重要代表,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方言,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容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1)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2)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好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的关系。
(3)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天,请你就如何保护方言提出两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