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近年来,安阳聚焦“汉文字”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围绕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等中心工作,聚焦殷商特色,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好文物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全景式展现商代历史、殷墟文化,让更多人在行走中读懂中国。这说明(     
①汉字是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
③文化遗产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④发展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星金考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猜题卷政治试题(四)
2 . “和”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音乐和谐。“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认为“和”揭示了宇宙运动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如今,“和”由本义音乐和谐,引申到和平、和睦,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材料表明(     
A.“和”内涵的发展是根源于对我国古代思想的辩证继承
B.万物各有其特殊性,不同时期“和”的内涵本质是相同的
C.“和”内涵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和”的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借鉴
2024-02-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政治模拟试题(2)
3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从包粽子,到佩香囊,从插艾草,到挂菖蒲,端午习俗形式多样(如图所示);龙舟节、天中节、端阳节、浴兰节、诗人节……端午节别名众多。

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经过岁月沉淀,端午节被赋予了多重意义                 
②端午活动多种多样,端午文化因交流交融而璀璨
③我们要重视近年来中华传统节日日渐淡化的问题   
④端午习俗赋予生活仪式感,端午文化根植人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15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文科综合(二)试题
4 . “客家人”属于原籍为中原地区的汉人。客家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以土作墙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具有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土楼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土楼建筑给人的壮美感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土楼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③土楼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赋予了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④土楼聚族而居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客家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以土作墙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具有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土楼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土楼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土楼建筑给人的壮美感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③土楼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赋予了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④土楼聚族而居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兔年春节,不仅烟火气回归,也让中国人民更加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在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中体验生活之美。

材料一   从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到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从丰富物质和文化产品供应,到做好春运出行工作,正是国家的政策保障,为无数人的春节出行、无数家庭的春节团圆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支撑。而春节团圆之时,家风家教得以春风化雨、赓续传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向上向好构成了国家欣欣向荣的基石。这种家国同心、家国一体的力量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材料二   兔年春节期间,汉服成为年轻人延续过年“仪式感”的新选择。身着古法工艺织就的汉服,拉满新春喜乐的氛围,成为年轻人文化自信的表达。

线下过大年的同时,线上也有了游戏里的“春节档”。皮影戏、传统舞狮、木版年画刻印、戏曲表演等城乡市集中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进入了游戏的画面。挂满中华风物的街市布景、游戏人物焕然一新的春节形象、中国戏曲的氛围烘托、以皮影戏为灵感设计的解谜玩法……中华传统的非遗技艺也滋养着数字世界的网民,带给他们欢腾。兔年春节,传统文化让人们的生活美出新意。


(1)家国同心、家国一体形成一种力量,为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注入活力。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家国同心、家国一体是如何形成力量的。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影响今天人们的生活。
(3)瑞兔送福迎春,带给人们满满的祝福。请列举两种与兔有关的具体传统文化现象。
7 . 揭示文明之源,照亮前进之路。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激发我们不断叩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具体内涵,其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厚滋养
④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这10个中国古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说明(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内涵因时而变
③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智慧
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3更新 | 517次组卷 | 7卷引用:政治(全国乙卷A卷)
9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022年的中秋节,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各地都鼓励就地过节,但是中秋节依旧热闹非凡,吃月饼、赏月的传统风俗在各地依然异彩纷呈。这一事实说明(     
①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10更新 | 28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10 . 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上图中的建筑风格迥异,体现了文化的(     
A.继承性B.多样性C.同一性D.稳定性
2023-01-04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政治全真模拟卷(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