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承袭
B.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中国“如意”寄予世界美好祝愿
C.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是独特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25更新 | 54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测)
2 . 站不倚门、话不高声;筷子不插饭碗中;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驻马店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①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②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7-13更新 | 417次组卷 | 70卷引用: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选择题专项训练
3 .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必须厚培工匠精神土壤。厚培工匠精神土壤(     
①就要对劳动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技能教育
②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③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④让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31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测)
4 .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防控有了新的认识。2020年4月以来,首都文明办联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出一系列文明健康生活倡议,其中,公筷、公勺、分餐的倡议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认同。此倡议旨在(       
①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②让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文明就餐的新风尚
③助力疫情防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④摒弃传统文化,注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7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助力某地“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在线课堂等方式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传递给当地农户。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运用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培养文化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文化扶贫小组”挖掘当地作为东汉中医药学家郭玉故里和蜀汉旧址的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形成了“中医药+蜀汉文化+乡村振兴展”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年均近千万的产值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和文化需求入手,创作脱贫攻坚微电影,展现了当地人民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风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文化扶贫小组”做法对脱贫攻坚的启示。
2020-11-14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练)
6 .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我国以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或标志性符号命名航天器或空间探测器,是近年来的一个常态化做法,于是,我们在太空中看到了“嫦娥”“玉兔”“鹊桥”“天问”“悟空”“墨子”。这一做法(       
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自信   ④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14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练)
7 . 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将充满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与时而清新时而厚重的交响乐相互碰撞,再加上充满现代气息的舞美,呈现了黄河沿线儿女的真实生活、民俗民风和数十年历史的变迁。《黄河歌谣》(       
①是对黄河沿线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反映
②是对黄河沿线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因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能够历久弥新
④因见证了黄河文化的久远而成为力量之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12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练)
8 . 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迎来首个“杭州良渚日”。公园5G全覆盖,“云展览”精彩纷呈,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古老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讲述中华文明的动人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产生兴趣。这启示我们(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要充分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竞争力
③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要以新创意创造传统文化新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12更新 | 23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练)
9 .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进入新时代,我们需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并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这是因为它(        
①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②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③凝结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追求④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2更新 | 54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练)
10 . 分餐制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直到唐代后,才逐渐开始转变成合餐制。不过,与现代分餐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更多的是考虑礼仪、尊卑、等级等因素,与今天我们强调的“健康”“卫生”“安全”等理念没有丝毫关系。今天我们倡导的分餐制以及使用公勺、公筷,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理念,这种饮食方式既有亲情的气氛,又不失卫生与健康,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据此,可以看出(       
①中国古代分餐制的形成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②合餐这一传统饮食文化对于维系家庭和睦具有重要意义
③分餐制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具有稳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④今天我们倡导的分餐制是对中国古代分餐制的辩证否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9-09更新 | 22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山东专用】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