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202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创建110周年。国博的世纪变迁,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折射出中国现代考古事业的历程,更记录着新中国不负时代奋勇前行的步伐。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时代,广大文博工作者要(       

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
②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外来文化
③利用好数字技术等新科技手段,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④积极作为,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文明传承方面的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13更新 | 542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十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电视剧《山海情》以闽宁协作为创作主题,展现了福建和宁夏两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脱贫故事画卷。播出以来,口碑不断上扬,该剧赢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这告诉我们,新时代文化创作要(       
①继承传统文化,展现厚重底蕴
②立足观众需求,提高作品质量
③把握时代脉搏,构筑精神家园
④扎根群众生活,讲好时代故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举办“喜迎二十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凝聚矢志前行的力量。

▲创新理论宣讲,凝聚民心共识。

讲大白话、讲小故事、搭“小舞台”……推动理论宣讲深入人心,不仅需要思想交流心贴心,宣讲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广泛凝聚民心共识。

▲厚植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把红色资源整合升级为文明实践基地、绘制“红色地图”、丰富“红色线路”、开通“红色公交”;通过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各地群众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不断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开展志愿服务,绽放文明之花。

“银龄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邻里守望·情暖昆玉”志愿服务大队、“从头开始·爱心义剪”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实践骨干志愿者,聚焦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疫情防控、帮困助残、法律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暖人心,文明实践聚人心。


结合材料,“喜迎二十大:以文明实践汇聚前行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运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4 . 《典籍里的中国》深度挖掘蕴含在典籍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将戏剧美学融入电视创作,以戏剧形态展现典籍魅力,以人物故事展示典籍价值,精准找到能让当代人和古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这表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     
①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③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做到不忘本来、古为今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其成为人们修养道德、砥砺品格的精神来源。为此我们应(   )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中国的酒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然而今天众多的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见(     
A.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B.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全面继承
D.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 .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新老娘舅》《年轻几岁》等践行“真实娱乐”理念的栏目,内容贴近民生、关注民情,让普通人成为节目主角,形成荧屏内外的情感互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其原因是这些节目(     
A.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C.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D.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9 . 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9更新 | 465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北政治高考真题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真题 名校
10 . 云南哈尼族群众用带凹槽的横木当作分配水源的“尺子”,让山间流水经由大小凹槽构成的横木,沿着蜿蜒交错的沟渠分配到一片片梯田。这千年传承的农耕智慧结晶被称为“木刻分水”,体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木刻分水”的强大生命力(     
①得益于传统艺术的充分运用
②孕育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③来自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④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9更新 | 368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北政治高考真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