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2 . 清明节前后,记者在多个陵园采访发现:纸钱飞舞,纸灰飘落,燃放烟火等场面仍时有出现;别墅、房产证、各种高档汽车、驾驶证、苹果电子产品……各种“新奇”的祭品可谓层出不穷。为此,许多网友在网络上疾呼“文明祭奠树新风,使清明真清明”。纸钱飞舞,纸灰飘落,各种“新奇”祭品的层出不穷说明
A.落后文化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
B.传统文化需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C.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D.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发展
2018-11-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0高三·江苏·学业考试
3 .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D.文化具有继承性
2018-11-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长沙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4 . “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②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在当前现实中创造的
③传承文化遗产离不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④社会实践能为文化创造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2018-10-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富有传统市井文化气息、浓缩现代市民生活乐趣的茶馆相声是津味文化的重要标志。茶馆相声的优势就在于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既保留了相声的原貌,又合老百姓胃口。一位相声名家指出:茶馆相声太雅了没人爱听;太俗了让人没法听。茶馆相声的发展要做到()
立足实践,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
继承传统,注重保留茶馆形式
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文化需求
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在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五四运动时期,就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
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
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④是缺乏足够文化自信的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8-08-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年度过关考试(7月)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承袭传统文化
③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推进文化建设
④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当前,许多学校通过开展诗文朗诵大赛,举办“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体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这样做是基于()
①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经典文化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价值
③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我国传统民族节日包含家国天下的社会秩序,也包含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还涉及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艺术品类;此外,也与娱乐游艺、游山玩水的生活趣味和美食、服饰、工艺等美的追求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
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引领着时代文明的新风尚                     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为善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祓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1)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慈善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弘扬慈善文化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