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22年央视春晚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国年里的欢乐颂”为主旨,主创人员力求从小切口着手,反映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这说明(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C.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和反映
D.社会热点决定文化的发展道路
2.舞蹈《只此青绿》被众多观众评为今年春晚全场最佳。为创作这支舞蹈,编导们先是研究《千里江山图》,后又几乎看遍宋代的诗词、绘画,用时1年8个月才将《只此青绿》搬上舞台。这支舞蹈的成功(     
①在于既继承了传统又推陈出新
②在于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③关键在于发挥了当代科技的作用
④说明优秀作品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政治试题
2 . “冰玉环”挽起五洲,“雪如意”送来吉祥。奥林匹克之光在中国重启。从空中俯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一条“玉飘带”飞舞山间,这就是被称为“冰玉环”的漫步大道。它和被誉为“雪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相呼应,颇有吴带当风之美。无论是“雪如意”还是“冰玉环”,无不体现了优雅的中国风。对上述设计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
③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实现传统文化复兴
④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 . 春节是我们辞旧迎新、祈神迎祥的日子,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最具凝聚力的古老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少习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爱与乐”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不受历史变迁的影响
③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5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考前信息必刷卷02(浙江卷)
4 . 水下中国风舞蹈《祈》再现曹植名篇《洛神赋》,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惊艳呈现了曹植想象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髻鬓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神形象。让观者仿佛都成了曹植,深陷洛神之美。《祈》的成功说明(   
①其审美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价值判断
②丰富传统文艺内涵的创新才能感染人
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某市实施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让乡贤文化深植于年轻一代的血脉之中,实现“青蓝”相继青蓝,乡风贤德代代传。实施新乡贤培育是基于(   
①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电视节目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底蕴,回应观众精神期盼,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增强与当代社会生活、与当代人的互动,实现了节目“叫好又叫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融通古今文化资源
③文化创新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前提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历史悠久的老街区,往往反映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色。如今,很多历史文化街区秉承“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微改造理念,突出地方特色,留下历史和文脉,让人们记住了乡愁。“微改造”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     
①有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始终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③正确把握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恰当处理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创建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在线发布古籍资源3.2万余部,让中国国家图书馆超过60%的古籍善本资源实现在线阅读。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促进古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②超越时空局限,使读者平等地获取古籍资源
③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中华民族在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④大力推进古籍资源的传播、保护、继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6更新 | 973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政治试卷
10 . 被遗忘,是一座建筑生命的终结。国际古迹遗址日的设立,提醒着我们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古迹遗址,这不仅仅是这些遗址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运。一座文明积淀深厚的历史名城,她一直有体有形地影响着这座城里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尊重和保护古迹遗址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实践活动
④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实现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