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该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典古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结合文化阐释和经典释义,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社会所关注的为民、修身、读书、孝道、家风等主题,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望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

马革裹尸还”的精忠报国;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独善其身……这些古诗典籍如同数不尽的璀璨明珠,无不彰显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是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新时代如何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材料二百名改革先锋人物之一的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上世纪80年代,面对我国天文设备落后的现状,南仁东萌生了研究中国人自己的望远镜的想法。1994年起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为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6年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中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常年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他拒绝国外高薪聘请,带领他的团队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南仁东去世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


(2)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南仁东被授予“时代楷模”的原因。
(3)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向南仁东学习提出三条建议。
2019-04-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新余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 . “秋分大气自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交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设立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强化三农地位
②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③发挥先进文化促进作用,彰显假日经济拉动效应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 . 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大众传媒具有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功能
C.文化发展需要全面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D.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博采众长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二模交流试七政治试卷
13-14高三下·北京丰台·阶段练习
4 . 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从日剧翻拍而成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因其直接复制日版内容、有悖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设计,被观众打了差评。这给文化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坚持以我为主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文化创作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博采众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精神价值世界,是真善美的艺术理想世界,它蕴含在世界各文明思想之中。
“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和平,修齐治平”、“天下和合,共为一家”等名句无不显示了中国古代就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也成为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党的十九大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把相互珍重、平等协商,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的动力所在。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应如何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
(3)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演讲,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2018-03-11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金溪一中、余江一中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7 .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尚书•洪范》,是古代中国人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③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完全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4-09更新 | 328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摸底调研考政治试题
8 . 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和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熟悉相比,不但西方人对于汤显祖的了解是片面的,中国人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汤显祖的世界。这提醒我们
①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 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2)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2016-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上饶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卷
10 .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说明了(          
①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中医药学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            
④中医药学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