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手工艺涵盖领域极为广泛,拥有无数的“技艺”。对于现代科技在传统手工艺传承 和创新中的作用,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 支持的人认为:现代科技的运用会带来诸多便利。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使用的工具也升级换代,使得过去几乎无法完成的技术成为可能。当.雕刻刀具越来越精 细,有些刻刀头甚至细如牙签的时候,木雕大师就可以设计创作出“细如发丝”之类更为精致 的雕刻作品。 反时的人认为:现代科技的运用破坏了“纯手工”的特性,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传统手工 宋锦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然而,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的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和纹样已经走样,没了昔日的光彩。

材料二 目前,现代科技参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最大难题是缺乏复合型人才。掌握现代科技的 人员大多不懂传统手工技艺,而传统手艺人又不懂现代科技,导致二者之间难以结合。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理性看待现代科技在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解决现代科技参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最大难题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2020-03-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21日,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意大利语版)在意大利最具影响的电视频道、客户端和网站分别播出上线,让意大利民众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习近平的执政理念,习近平引用关于“亲民”、“天下为公”和“明德”等主题的经典名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求。获得当地受众广泛好评。这部系列视频作品推出五个月来,已被译成英、西、日、韩等多个语种,覆盖海外受众过亿。《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共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即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用‘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则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平‘语’近人”里,感受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与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什么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获得成功的原因。
(3)“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请你为如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 .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材料二 电视娱乐节目红火的同时,部分节目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走向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令电视从业者进一步盲目追求收视率,令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该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17-10-1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于7月1 9日至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年会设置了对话活动,把远隔万里的瑞士和贵州联系到一起。贵州将向瑞士“取经”,借鉴发展山地经济的“绿色经验”,以它山之石推进自身发展。
同时,学者和专家们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话题展开“论剑”,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PM2.5、水、绿色就业等热点问题带来的影响。论坛的搭建还有利于争夺话语权和构建话语体系,中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全球重要议事日程的设置,进而逐步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占领绿色发展的制高点,参与引领世界潮流,深化人们对可持续的绿色变革与转型的理解,也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贵州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把科学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之中,坚持推进具有“东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际论坛的搭建有利于争夺和构建话语权体系。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谈谈你对本次国际论坛年会的认识。
(3)假如你是贵州学生,请你就如何建设家乡的生态文明,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两条建议。
2016-11-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