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最为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古代思想家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是人们最为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士大夫始终强调不与民争利,主张“藏富于民”。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广大民众对共同富裕的企盼和追求贯通古今,党和国家始终把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辟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当代应如何对待传承千年的共同富裕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2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曲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全网,让无数观众沉醉在中华文化描绘的唯美画卷中,久久不能忘怀。

《只此青绿》舞蹈是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进行编排的。舞台上,只见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身着青绿色长衣,伴着悠悠音乐正在翩然起舞。绝美的舞姿,干脆的甩袖,映衬着背景中缓缓展开的泛黄画卷,她们似是画中重叠的山峦,参差起伏。云雾中,只剩下青绿色相互辉映,隐约间,还能看到山水相依的美感正在随着舞姿的跃动渗入观众的灵魂。恍惚间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这一刻不仅仅是跃于纸上,更是体现在当前优雅的舞蹈中,每一次跳跃的舞姿中,好似焕发着别样的美感。舞蹈演员们用绝妙的方式,演绎出了中国人的独特审美,用舞姿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岁月的洗礼,并没有洗去历史的烟云,灿烂不息的中华文化正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焕发着新鲜的活力。一曲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春晚舞台,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古雅的音乐声中用柔美的身姿复刻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让观众如痴如醉。


(1)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无数观众久久不能忘怀的原因。
(2)文化传承是永远的时代主题,后辈青年需要担当责任,让中华文化流芳百世。请你为“文化传承责任,我辈青年担当”班会主题,列举两个发言要点。(每条20个字以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胡同、牌坊、院落、民居、街道等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近些年,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街老巷,摇身一变成为光鲜亮丽的商业街。这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导致许多历史街区千城一面。眼下,旧城更新改造在许多城市正火热施工。老百姓对旧城更新改造翘首以盼,鼓掌欢迎;然而,旧城更新改造施工中的一些细微问题却伤了群众的心。比如,城市道路重新绿化,几十年的大树树根儿被生生地摇出来;老旧小区的改造,原本楼前一条柏油路能宽松通过汽车,其余全是绿地,改造后,空地全铺上了水泥,群众抱怨声随之而来……我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一些地方认为,传统街区影响市容市貌,只有“推倒重来”才能使其焕发生机与活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勺,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浪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非遗文化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浪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通过印刷《非遗法》、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制品及特色食品,如刺绣、药枕、布鞋等“非遗”手工作品86件,参加甘肃首届“丝路记忆”敦煌展,凸显非遗独特魅力。开展了民间文艺汇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古浪老调》以老曲新唱的方式呈现,利用非遗文化编制的抗疫小视频,都令人耳目一新。并积极利用电商、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逐步将非遗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推进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振兴发展。这些活动在传承与保护中让古浪县非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古浪县是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作用。他指出:“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同构”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时代已变,儒家教化论内秉的优秀文化部分也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家国天下”意识早已超越了其原始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7 . 今天,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然而,打印出来的文字,很难像手稿那样展现作者的笔底波澜。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即使在数字时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
2022-09-17更新 | 5650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如今,“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但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专家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会议指出,将努力促进农民工与所在当地的社会相融合,尝试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材料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会中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不应当是“千镇一面”。要从科学角度出发,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相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通过社区自治和决策努力促进农民工与社会融合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出方法论建议。
2022-09-1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9 . 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023-05-2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17日至3月30日,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验性试采圆满成功。这是继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探索性试采成功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我国地质调查局试采科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集中攻关,总结分析了第一轮探索性试采获取的647万组数据,完善丰富了“系统成藏”和“三相控制”理论;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和陆地、海上21口井的123次试验,10余次的推演,细化了3000多项施工环节,实现了从垂直井向水平井钻采技术的升级换代,顺利完成了第二轮试验性试采目标任务。

从探索性试采到试验性试采,我国的可燃冰产业化进程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将进一步推进这一高效清洁能源早日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科技团队是如何顺利实现试验性试采目标,从而在可燃冰试采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2023-05-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 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