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了《关无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两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都对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2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天向前发展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材料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创造辉煌的永恒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毛泽东同志引用并创造性地解读《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出了实事求是”一词,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把《礼记礼运》中的“小康”社会理想应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设定。习近平总我记用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言必信,行必果”等内容,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孔子“政者,正也”等论述,说明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有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谈你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认识。
(2)“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请结合材料工,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人生也是三个不断"赶考”的过程,请你就青年如何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寄望他们“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广大艺术工作者持续探索,创造出许多传世经典,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在有些艺术工作者的创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戏曲作品的主题、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与社会大众渐行渐远,内容陈旧没有时代感,表达老套没有代入感,主题僵化没有共鸣感,没有贴近时代,没有走进百姓。对此,就要广大艺术工作者牢记并践行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情为情,俯下身去,走进生动的现实生活。充分融合线上和线下,扭住“普及”和“提升”,深入基层,全身心地为百姓创作演出,是砥砺从艺初心的必答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大艺术工作者如何答好砥砺从艺初心的必答题。
2022-03-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

最是文化韵流长。无论东方审美的意境、均衡细致的和谐,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细致贴心的情韵,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探索传统文化,溢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的游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被做成了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呈现传统文化之形,更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深深地打动着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品味国风,还用自己的才华和特长,用技术赋能文化表达,让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推广国风。

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文化是国风的内功,只停留在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要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破壁成风。


有人认为“国风文艺扎根传统文化之中就能破壁成功”。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加以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皮影戏、山歌、快板等,是各地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当地文化,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它们为载体普及党史知识,以歌串史、以戏叙史,寓教于乐、深入浅出,让党史更加可知、可感、可近、可亲,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这些实践也启示我们,不断丰富党史的讲述方式、呈现形式,能够进一步使红色精神润物无声,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好的形式离不开好的内容。立足本地优势,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既是创新方式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题中之义。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以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我们就能更好地使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2)班级拟召开以“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班会,请写出你在该班会上发言的两个要点。
2022-02-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截至2021年8月,我国有1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70片,不少有价值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逐步纳入保护体系。

《意见》提出,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要求,适应活态遗产特点,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历史文化遗产。《意见》第一次提出了以价值为基础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仅讲保护,而且特别强调传承,核心是通过所有历史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请你就学校如何提升中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2-02-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1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明确了以都镇湾故事、长阳山歌、西兰卡普、土家族撒叶儿嗬、南曲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措施。条例明确,自治县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传承基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非遗传习场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站等公共传媒应当积极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工作。条例提出,要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以巴土文化为重点,结合廪君文化节、乡镇文化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条例规定,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利用和开发,应当尊重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得歪曲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原意,不得伤害民族感情或者损害民族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出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文化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特定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桂林文化: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历史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影响深远的抗战文化等,无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而这一切也正是历代桂林人生活实践的成果。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中外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桂林文化内涵,提升了桂林文化特有的精神和气质,给桂林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发展桂林文化。
2022-02-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润江中集团一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依托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历时六年研发、改进、更新参灵草,研制出滋补更高效的“独特价值”,不仅超越了冬虫夏草的单方功效,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去除了“固含重金属”的天然缺陷。参灵草--经亮相,就被列入航天员的滋补品目录,已经连续四次为神舟宇宙飞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同时,被中国外交部列为国礼,赠送给56位外国元首和174位外交使节。在当下防疫、抗疫中,参灵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参灵草的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2)请你就弘扬传统中医药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限16字以内。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耕文化是乡村振兴之基,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社会留存的独特文化,具有重大的传承利用价值。目前,我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城镇化的“虹吸效应”让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工业和城镇转移加速了自然村落的衰亡;一些传统文化建筑逐渐受到损坏,能够反映传统农耕文化特点的资源载体越发稀少;随着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农俗活动的传统逐渐淡化;农村基础教育很少涉及农耕文化内容,农耕文化博物馆等有效的宣传教育载体少,社会上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氛围不浓;以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为主要资源的旅游开发,普遍看重眼前盈利和即期收益,“破坏性建设、建设性破坏”隐患不少,难以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璀璨的农耕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鲜活生命力。
2022-01-2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数字技术的力量,能以“今”入“古”,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穿屏而出,联通历史与当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填词谱曲,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丝巾”,一键下单即可收到丝巾实物:汇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等文博机构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形成了新的消费体验。当文化遗产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到文化领域,给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只有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才能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要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请就如何合理适度利用文物提出两条建议。
2022-01-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