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稻鱼、梯田、草原游牧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福建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7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9项位居各国之首。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式”“博物馆式”保护不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内核是“活态保护”,也就是在农业文化遗产产生与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在农民生产与生活状态中进行整体性、适应性及动态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发展农遗产业是健骨塑形,留住农遗文化则是存根铸魂。党的二十大吹响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乡村振兴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加强,部门间缺乏协同性,缺少有针对性、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支持,品牌建设投入及相应宣传重视不够,未真正将农业与生态、文旅融合起来……我们将补齐短板,擦亮品牌,让中华田园智慧光耀全球。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请你以“农业文化遗产:守望智慧之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滚滚独龙江畔,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云南省黄山县独龙族手工艺协会会长曾剑君,因诸多媒体报道、转发了他恢复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的事迹,一下子成了“名人”。在当地民族宗教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支持下,曾剑君带着20多位独龙族群众,以天然植物为染料,成功恢复了红、黄、绿等6种颜色的纯天然染布法,“独龙族传统染织技艺保护项目取得进展,这意味着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

在近年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曾剑君被派往大理等地学习非遗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经验。他在云南大理周城,受靛蓝扎染启发,想尝试恢复老军人讲过的独龙族植物染。曾剑君踏遍全乡6个行政村,寻访了八九位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传统独龙染的彩线是用水冬瓜皮、核桃皮等染成的。他向县里申请非遗资全支持,将材料进行煮制、踪晒,并反复试验,成功找到了染制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茶色织物的染料。如今,用这些植物染料不仅可以作出传统独龙毽,还可以染衣料、手帕、丝巾等。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分析曾剑君是如何让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独龙族传统植物染织技艺初步“复活”的历程。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预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3-10更新 | 48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预测卷(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鳌人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凭借博鳌亚洲论坛的机遇,当地的传统民俗、人文风情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世界瞩目。中国故事、海南故事、琼海故事、博鳌故事也借美丽乡村传播到全世界。

在博鳌镇上,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留客村蔡家宅坐落其中,以中国传统为主调,融入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当地通过对留客村的统一包装策划,重建古渡口、重修古驿道,建设民宿等项目打造共享农庄,挖掘出蔡家宅及留客村的历史,也让其背后的动人故事为人所知;每年的元宵节,博鳌镇上家家户户大门口的八仙桌上,一只只大肥鸡被主人精心装饰,彰显着主人的勤劳,也寄托着村民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当地特色元宵民俗活动——赛肥鸡。武术表演、舞狮、公仔套、打八音……除了赛肥鸡,元宵节当天,博鳌镇上还会举办丰富的民俗活动,引得市民游客前来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以“传承乡土文化,助力古镇焕新”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3-06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政治试题(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茶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之久,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弘扬茶文化,福建在行动。多年来,福建省坚持利用好闽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闽茶文化品牌,增强茶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茶文化成为国际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依托福建名茶众多优势,发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福茶”宣传、体验、消费活动,实现“线上逛、云上购”,积极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动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分散式防治,有效提升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福建一系列有益实践和有效探索,彰显了应有的文化担当。

(1)福建在弘扬和发展茶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了应有的文化担当。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某市拟举办福建茶文化旅游节活动,邀请李雷同学作为青年学生代表为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录制宣传视频。请你以“在茶文化中发现福建、遇见世界”为题,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帮助李雷同学拟一份宣传视频台词。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②规范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④字数不少于150字。

5 . 今天,很多创作已不在纸上进行。然而,打印出来的文字,很难像手稿那样展现作者的笔底波澜。手稿是时间的证物,也是文化的传递,一些手稿还兼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即使在数字时代,手稿依然有生命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
2022-09-17更新 | 5649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练习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公布,为乡村建设指明方向。近些年,全国各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地,以乡村振兴推开共同富裕的大门。某校同学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学习,分析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请你参与其中。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山东省烟台海阳市X镇地处海阳市西南部,南临黄海,夏季多大风,易受台风影响。跨海大桥,烟威青城际铁路和青海城际轻轨从这里穿境而过,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前沿,烟台市区一体化发展的西南门户。

近年来,该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发展特色农业的号召,并始终秉持原生态、无添加的经营理念,整合农业和旅游资源,带动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深受广大顾客的信任与好评。以桑葚种植为例,当地采用高密度、低矮模式种植桑树,集种植、旅游采摘、餐饮、生产、销售为一体,桑葚种植面积上万亩。这不仅让该地有了“人气”,也让人民收获了“财气”,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1)结合材料,简述该地经营高密度、低矮模式桑葚种植园的经济考量。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该地是如何做到既有了“人气”,也有了“财气”的。
(3)近年来,该地区积极推广草莓等观光采摘农业。对此,有人表示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不能单一化,且草莓的种植条件与桑葚颇为相似,加之原有的农旅融合模式也能为其推广创造有利条件。”有人提出异议:“当地缺乏草莓种植技术和经验,且草莓等观光农业在全国分布很广,吸引力较小,还会挤占桑葚种植面积,得不偿失。”你是否支持该地积极推广草莓等观光采摘农业,请结合材料并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文化传承、生活幸福】

海阳大秧歌作为当地一大特色,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据《海阳县志》记载海阳大秧歌已有560年的历史,其内容十分丰富,有打鱼狩猎、农田耕作、大夫行医,还有戏剧佳话、民间故事等。每年正月,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4)结合材料,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没有秧歌不叫年”的理解。

【治理有效、生活作主】

受历史因素影响,山东省的村规民约普遍存在粗泛不翔实不详细的情况,为此,山东省各地组织召开村规民约研讨会,帮助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发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A村

顺应时代发展,立足村情,逐渐将禁赌禁酒、移风易俗、股情防控等事项纳入其中,每年都在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为基层社会治理铺路

B村

利用党员带头、干部作则、先进示范、群众督促等方式,践行村规民约的内容,让“村规民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C村

采取入户了解、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并及时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实施方案》,将乡村治理“软约束”变为“硬抓手”,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5)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概括“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的实现路径。
(6)“孝老爱亲、好人好事加5分,不诚不孝、不勤不俭扣5分……所得积分可以兑换商品”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制度正在积极推广。请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制度是如何将乡村治理“软约束”变为“硬抓手”的。
2022-06-0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1年10月19日开幕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河南博物院的数字考古盲盒亮相。这款考古盲盒以数字化形式模拟考古现场,沉浸式体验、新奇玩法,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销售额已超3000万元。

“考古+盲盒”,古老与新潮的交融吸引了新一代消费者的眼球,使消费者纷纷加入“挖土”阵营。“开盒一把铲,宝物自己挖”,玩家戴上手套即可化身考古学家,拿起考古手铲从迷你版的探方内发掘“历史遗存”,深度还原考古挖掘过程。玩家不仅可以“挖宝”,还能通过搜集隐藏文物了解专业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考古盲盒有利于促使公众了解考古工作,发掘文物潜在价值。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推出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的意义。
2022-06-03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新高考测评政治卷(猜题卷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回报社会思想: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倡导将个人人格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相统一;孟子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等等。今天,我们倡导共同富裕,就需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传承中国传统的回报社会思想。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2-05-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开发渐趋饱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城市大拆大建,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除,城市文脉被粗暴割裂,城市失去了灵魂。如何在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求得平衡呢?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将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将古城划分成核心保护区、风貌保护地段和风貌重点整治区,有序推进古城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古城旧厂房、旧建筑进行活化,打造了源和1916文创园等一批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实施遗产周边环境整治和居住环境提升等举措,改善古城的排水排污、电力电线、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原来破旧的街巷随着一砖一瓦的更新变成了游玩的乐园,原来失修的老厂房焕发了新活力,古城的老百姓过上了崭新的好日子。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说明泉州是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
2022-05-26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年前,在民族危亡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摆脱屈辱、寻求独立的艰难历程。事业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这一历程中开创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等思想的最好体现与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必将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实践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022-05-2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