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1 . 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有着不同于语言学教科书上所解说、传授的语法规则。写小说要像说话,要有语态。写小说决不能做文章,所用的语言必须是活的,就像聊天说话一样。一个作家,应该以日常说话的态度写小说,这样写出的小说,才能有鲜活、清新、灵动的状态。这一观点对文学创作的启示有(       
①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④将体现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搭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前,将应天门、明堂、天堂作为舞台背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轮明月,让中秋的亲情思念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里相融。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也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更是洛阳历史的“见证者”。经考古发现,应天门是一座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加大对应天门等重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借以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良好形象,推动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加大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的当代价值。
3 .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2-03更新 | 650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零诊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 ④文化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上述观点(          
①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②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辩证性批判
③忽视了发展教育应立足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④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时代外交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做出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价值。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

8 . 一座车站,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清河站是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首批站房,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站房是中西合璧风格的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南北两侧各有一块嵌墙竖匾,上书“清河车站”四个描红楷体字。随着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工程——京张高铁的修建,老站房停办客运业务,开始升级改造。

新清河站站名用老站房的字体,曲面屋顶、抬梁式悬挑屋檐等体现着古都风貌,简约有力的曲线与A形支撑结构展现出最新建筑技术。走进车站,到处可见新老京张铁路和奥运元素:詹天佑修建的“人字形”铁路图、曾用于标记京张铁路里程信息的“苏州码子”、站台地面铺装的五色石材、倾斜屋脊拼接成的滑雪道……

老清河站站房伫立在新清河站站房旁,修缮后将作为博物馆永久保存。新老站房跨越百年同站同框,成为京张高铁开通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清河站“新老站房同站同框”为什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0-11-05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
9 . 培田古村落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走进培田,便觉处处是画。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高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培田古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培田古村落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④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18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旗帜,纵贯该校90年历史依然熠熠生辉。这个学术旗帜昭示的文化发展道路是
①引进并吸收一切西方文化
②恢复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③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时代性改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