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1 . 2022年4月23~25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举办了新时代主题阅读推广、青少年阅读、乡村阅读推进、“阅读+”等分论坛,以及“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启动、全民阅读诵读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之所以重视阅读,是因为(     
①阅读是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②阅读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③阅读是文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④阅读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人的精神境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2更新 | 7514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中国人的“国家”观,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国”是罩着、护着“家”的,所谓“家国情怀”,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家庭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该法把家庭教育放在法律高度去认识,把“家事”变成了“国事”,着力解决当前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教育问题。

该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劳动观念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组织面向居民、村民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进行专门立法把“家事”变成“国事”的必要性。
(3)有人认为,家庭教育立法,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给了家长更多的约束。请你对此观点提出两点看法予以批驳。
3 .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一号乘组航天员采取天地对话方式授课,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此举旨在(     
①利用大众传媒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②通过另类演绎太空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③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普及空间科学知识
④创新传播方式激发人们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6更新 | 1472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2021年9月21日,“湾升明月”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在深圳举办。百名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电影人和音乐人,共同唱响《湾》之美、《国家》之重、《民生》之厚,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这场震撼人心的“大湾区盛宴”(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节日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说明文化内容的承载、表达和展现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③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增强粤港澳台同胞凝聚力
④表明现代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继推出“双减”政策,重点治理教育领域校外学科文化课培训乱象之后,教育部又推动了“双增”政策,既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学生接受体育、美育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推行“双减”与“双增”并举(     
①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是基于教育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意味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方向与进程由教育决定
④表明教育能直接给予社会发展进步以重大的影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6 . 看一座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古朴与繁华,要去看它的那些博物馆。博物馆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库,里面收藏着城市的气味、先人曾经抛掷过的石块、种过的稻种、井栏、砖瓦以及最后一块鱼化石……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可能在博物馆的藏品上隐隐显露                                        
②观众心中载着乡愁,才能厘清城市文化的脉络及岁月流转
③博物馆文化讲述城市故事,是城市居民创造的物质成果                                      
④可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建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长效机制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劳动、勤于劳作的民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也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劳动智慧。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总要求,党的教育方针虽然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始终是一个不变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

让劳动教育重新走到了聚光灯下,5月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9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从小培养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之美和生命的热气腾腾。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始终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中一个不变的事实。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教育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参与生产劳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以至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请你就如何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提出两条价值建议。
2022-06-03更新 | 59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2届高考仿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三)
8 . 2020年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推出的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开学这天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真挚、生动、感人的公开课。该公开课的举办有利于(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②变革文化传播媒介,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
③推动教育创新,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④弘扬爱国精神,激励青少年奏响青春赞歌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0-10-25更新 | 2094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政治试题
9 .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通过天地互动方式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三位“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面对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意在(     
①启迪科学智慧,弘扬科学精神
②引领文明风尚,塑造健全人格
③发挥科技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④彰显航天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我国第一本《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指出,我国教师队伍规模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总体教育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不断发展并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纵向打通了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培训的全环节和全过程,横向实现了普通高校、师范院校、教学科研机构、中小学、社会教学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有效联结。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