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白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白语。但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帆,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令中外,其传统节日“绕三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述材料表明(     
①白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共性和民族文化特性的统一
②文化的多样性催生出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白族文化能够得到世界认同
④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是白族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09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九)
2 . 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通过定点深入生活、作家挂职,建立创作基地等措施﹐为作家深入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深入生活常态化长效化。鼓励知名作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等深入基层,驻村挂职交流,参加文学志愿服务。这给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障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务必坚持以现实主义为题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全景式呈现战争细节,但不渲染战争血腥场面;尊重生命,同时尊重信仰,尊重把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但更重视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观众誉为“2021首部爆款剧目”。这表明(       
①文艺创作的成功取决于对时代的如实刻画
②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最有价值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礼仪等。

中国非物盾文化遗产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为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增进摩洛哥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摩两国间文化交流与合作。2020年11月2日,由中国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通过中摩数字媒体平台上线,同名线下展于11月2日至12月2日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聚焦中国优秀的非遗资源,从器物角度展现中国文化的典雅气韵和匠心传承。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实景布展基础上,采用“科技+非遗”手段,借助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

对于非遗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怎样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对于非遗的传承,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必要性。
(3)“当好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侗族大歌、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05-07更新 | 44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唤起公众的清水意识,某市文化馆积极深入现场开展采风活动,及时、准确、全面采编“剿灭劣V类水”战役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民声民情,并转化为艺术创作。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 . 国产优秀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励志故事;《八仙过海》则取材于国人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的故事,将故事内容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材料启示我们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③满足大众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2013年10月,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

50多年来,“枫桥经验”始终不变,不变的是其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灵魂:“枫桥经验”始终在变,这种变源自于其体现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不断半富和发展着“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始终在前行,新世纪以来,浙江大力弘扬“枫桥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注重德法并举,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路子。全国各地也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2)“枫桥经验”己从“浙江风景”上升为“全国风景”,成为我国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借鉴“枫桥经验”,就新时期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两条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比起来,高铁与网购或许有舶采品的嫌疑,但它们能用较少的时间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硕果累累,并且还后来居上成为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靓丽名片,值得我们思考。一切创新与创造,都必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百姓,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增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获得感。影响乃至改变他人,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做好自己的事情、强大自己的国家、增强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保持自我的特色和本色,才是一切文明与发明创造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以高铁为例,越来越密织的高速铁路网,来往穿梭的高速动车组,带来和改变的不仅是出行的便捷与体验的升级,更重要的是纵横交错的快速大通道,重塑着局域、城际乃至国家的版图结构。千百年来因地理阻隔而形成的人员对自我属地化身份的认同,正日益变得模糊起来。取而代之的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加速的推进,各地资源的优势互补,发展空间的进一步释放与共享;特别是对于众多通勤一族来说,一小时、半小时生活工作交通图的形成,正在缓解和政变很多人为了梦想在一二线中心城市拼搏努力的现状。
(1)中国“新四大发明”如今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靓丽名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释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高铁是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的。
(3)请你就如何向外国友人宣传中国的形象提两条建议。
9 . 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2009年出版至今销量突破400万册,他的动物题材小说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7.6%,也带热了国内的动物小说市场。走上动物小说写作这条路源自他在云南西双版纳插队的生活,作家沈石溪的成功说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C.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10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④我们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