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长篇纪实散文《如果来日方长》抒写了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武汉抗疫过程。全文以理性客观的视角,详细描述亲人、朋友、同事、邻居,以及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城中人,与疫情决一死战的具体细节,用大量事实和实际行动表现了武汉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拼命”精神,使人理解为何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为何是“英雄的人民”。可见(     
①生动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创作的导向
③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④优秀作品应该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城市地标不应盲目追求网红效应》一文。该文认为,地标,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与时间的积淀。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形成不一定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也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其价值与意义,可以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该文指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好城市地标。
19-20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4 . 1950年9月,王莘从天安门广场前经过。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秋风被吹得沙沙响,少先队员们敲着军鼓、唱着歌正在练习队列,这一幕触动了王莘的心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未加思索,这几句歌词就和着曲调一同流淌了出来。《歌唱祖国》的创作经历表明(       
①文艺作品源于创作者的创作灵感②艺术家是文化创作的时代背景
③文化创作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另类”哪吒收获共鸣,打破成见的“不认命”催人奋进。影片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对立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深州长江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疫工作总要求,为科学战“疫”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专家和人才作为中医药科普传播的重要力量和传播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发挥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传播的内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优传播内容,增加优质科普知识供给,使民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应用中医药防控知识,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注重传播路径的创新改革和路径研究,利用新媒体矩阵来拓宽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快中医药科普速度。

最后,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直入人心,就是要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通过设计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组织中医药文化活动,把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这场科学战“疫”正是中医药科普走进百姓生活的契机,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做大做强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宝贵的中医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过程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科学战“疫”中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3)某班举行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若你是其中一员,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批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在荧屏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英雄主义赞歌,有力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些纪录片兼顾大历史观与国际视野,通过大量国内外历史影像、文物、档案,大批战争亲历者的回忆,知名专家的解读以及国际上一些亲历者、研究者的讲述,还原了那场战争的真实面貌,使观众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本质以及取得胜利的关键;有力地批驳和澄清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构、歪解和诋毁。

历史与现实承接,现在与未来贯通。在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们用心、用情、用功,锻造“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为时代聚力、为民族铸魂。《英雄儿女》的摄制组在一个月内,行程约2万千米,近百人分8路在10余个省市采访101位志愿军老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摄制团队历时一年在国内外调研,首次公开的影像画面,拍摄的百余件文物都凝聚了主创的心血……与此同时,创作者立足当下,着力创新纪录片电视语言,并以融合传播的方式扩大受众面,在新媒体平台引发观众共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观众自发抒写对英雄的缅怀、对祖国的深情,增强当代中国人对历史、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阐述拍摄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对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叫好又叫座”对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启示。
(3)就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列出两个评论要点。
2021-03-12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II卷)
8 .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而更要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相关产业的生产中来,这样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2-26更新 | 256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政治试题(校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回顾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如今,东北黑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几十年来的高产稳产,不可避免会对黑土地肥力速成一定遗支,出现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例如,利用现代耕作技术让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20%左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原理,说明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黑土地保护的作用。
(2)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运用《文化生活》中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3)请就如何让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提两条合理建议。
10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9494次组卷 | 10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政治试题(校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