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要求文艺工作者(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
②弘扬主旋律,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
③把握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
④扎根实践,主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 . 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众多有识之士对中国发展成就真诚赞叹。不过,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发展不甚了解,有的还存在误解甚至偏见。

为了澄清认识,我国的广大文艺创作者从未忘记民族的记忆与精神,从未忘记对我们共同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负的神圣责任,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与人民一道,向着新时代更加壮丽的风光、更加巍峨的高峰,前进!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要以工匠的精神面对每一部文学作品。跟老百姓在一起,记录、书写他们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品就有可能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家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我国文艺创作者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4 .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处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想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必须跟上时代,领会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告诉我们(     
①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②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新时代必须用优秀作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④文化创新既要基于社会实践,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高二下·江苏扬州·期中

5 . 材料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的原因。
2021-07-16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课后培优(人教必修3)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 .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主人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触摸年轻父母和他们梦想的故事。巧用叙事手法展现深度情感,触碰人们内心最柔弱的地方,引起共鸣与共情,一举成为票房黑马。此片成功逆袭的创作启示要(     
①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扎根文化土壤②着眼群众精神需求,创新表达方式
③坚持经济效益导向,繁荣文化事业④尊重文化创作规律,提升作品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2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课后培优(人教必修3)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7 . “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     )
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展文艺创作
②加强理论武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③发挥文化创作主体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7-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8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人教必修3 10.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 以《小镇大法官》《人民检察官》《巡回检查组》为代表的法治剧深受群众喜爱,一部部法治剧就像一粒粒法治的种子,会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但相对其他类型作品,法治剧政治性、程序性、专业性要求较高,创作难度相对更大。这要求法治剧创作应(       
①塑造完美的司法人物形象,加强司法工作队伍建设
②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创作迎合观众需求的法治剧作品
③植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旗帜鲜明地弘扬法治精神
④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和价值,培育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7-11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课后培优(人教必修3)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9 . 在北京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完成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8分钟表演。“北京8分钟”的主题: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8分钟演出中,演员“熊猫”与目前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冰屏”共同在地幕上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同时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国桥梁、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未来空间站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以前有什么”“中国现在有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还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凡在闭幕式开始前参与活动,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冬奥闭幕式现场。

冬奥会“北京8分钟”引起强烈反响,巴西FSB新闻社的记者说:“这8分钟是关于中国的文化的历史课。”韩国志愿者金艺琳表示:八分钟立意很出彩,“简单但富含高科技”。英国人史蒂芬·兰特尔则表示:“中国选对了‘代言人’,熊猫可爱又富有亲和力,是很好的和平友谊使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北京8分钟”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0-21高二下·安徽黄山·期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把编纂民法典列入重要工作议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吸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法律文化的精华,借鉴了世界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立法是法律文化创新的典范。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5-3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限时练》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