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看惯了篮球职业联赛,你关注过“村BA”吗?这类赛事组织没有那么高端,参赛人员也没有那么好的专业技术,对抗也不够激烈,但氛围感却拉满:篮球场四周完全被热情的观众填满,欢呼与加油声不断。这些“村BA”赛事靠当地乡民自己组织、自愿报名、自发聚集,政府部门进行赛事的审批。“村BA”赛事的兴起(     
①是一个社会经济水平和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反映
②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③是政府部门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事业的表现
④有利于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21年“五一”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再度成为热门“打卡”地,三星堆文创产品销售火爆。除了刷屏朋友圈的“青铜面具”冰激凌,三星堆主题口罩同样受到年轻人欢迎。三星堆文创产品走红说明(     
①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创产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近年来,响应国家发展政策的扶贫剧、乡村振兴剧进入高产期。其中,《山海情》聚焦城乡互助、东西部协作;《遍地书香》用文化扶贫扶志....这些作品大量汲取真实案例、原型人物充实故事,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剧宽广的表现天地。《江山如此多娇》《温暖的味道》在人物设置和叙事方法上注重青春语态,更提出“敬畏土地、永续农耕”是农民的根与魂,重新发现农村的文化价值。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文化创新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
④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而更要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相关产业的生产中来,这样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2-26更新 | 256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1年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首创“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以网剧的形式实现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既满足了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又继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观众赞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②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文艺创作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创新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四大名绣之一“苏绣”始于春秋时期,其绣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①苏绣文化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②苏绣文化博大精深,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   

①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③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力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在“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海南行中,来自各大媒体的多名记者以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为着力点,用真情采写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能闻见海风味听见海潮声的新闻作品。这是基于
A.文化是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B.大众传媒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反映社会生活
D.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