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9493次组卷 | 10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礼仪等。

中国非物盾文化遗产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为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增进摩洛哥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摩两国间文化交流与合作。2020年11月2日,由中国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通过中摩数字媒体平台上线,同名线下展于11月2日至12月2日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聚焦中国优秀的非遗资源,从器物角度展现中国文化的典雅气韵和匠心传承。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实景布展基础上,采用“科技+非遗”手段,借助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

对于非遗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怎样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对于非遗的传承,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必要性。
(3)“当好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侗族大歌、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05-07更新 | 44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勺,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4 . 舞剧《五星出东方》主创团队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创作起点,亲赴新疆和田采风,从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通过艺术化创作处理,以丰富有趣的舞段、引人入胜的剧情展现了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2022年2月11日至13日,该剧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场场受到观众热捧。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     
①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坚持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③将丰富文化供给作为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④通过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千帆竟发的国内综艺市场中,以《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上新了·故宫》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悄然崛起,让先人远香今仍酣,也成了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一盏盏路灯。

文化类综艺不能“唯市场”,但一定要有市场价值。第一,找到节目和观众的“共情点”。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内在创新驱动力,以直抵人心的方式,满足了新时代观众的人文期许和情感诉求。比如,三季《国家宝藏》就在场景式浸润、小剧场化的叙事中做到了盛宴”级别的制作,以拥有人性温度的细节来还原历史。第二,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共鸣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呼应时代、迭代升级。比如,《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中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对时代精神的描摹,在新媒体平台上引发共鸣如潮,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探索和努力的行之有效。第三,找到技术与艺术的“共振点”。当下,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正在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引擎,比如,《上新了·故宫》就借助现代科技,让文创新品开发员和当时的人物进行隔空对话,也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接触历史情节,也更具心理上的亲近感。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做到不能“唯市场”,但一定要有市场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是几代人从小玩到大的“朋友”。50后、60后大概从连环画第一次接触腰缠虎皮裙的美猴王;70后、80后或许在“咚咚咚”的《西游记序曲》中认识一个筋斗冲上云霄的石猴;90后、00后又可能是在“二次元”中与大圣结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还漂洋过海,出现在国外文艺作品中。众多“孙悟空”及其不断重塑的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

文艺是常为常新的。孙悟空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象再创造。创作者应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汲取文艺经典提供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更大的勇气直面社会转型期多样生活经验,以更充沛的创造力赋予经典形象以新的话语和色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说明如何赋予经典形象新的话语和色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一路强势领跑,很多场次更是一票难求。影片以史诗般的电影艺术呈现出长津湖战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中对战争群像的恢宏呈现,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每个角色的细节刻画,都令观众印象深刻,许多观众在观影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走出影院后仍然对影片中的情节久久回味。《长津湖》在这个国庆节掀起了一场全民致敬“最可爱的人”的热潮。

影片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奋斗精神,让观众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深刻体悟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深刻感受志愿军指战员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长津湖》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来,伟大的精神穿越时空,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征途。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电影《长津湖》取得成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许多地方倡导树新风、讲文明、易积俗;不断涌现的村民文艺社团,为致富路上的农民送去清风净流;依托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农村剧场等阵地,村风带家风,家风带民风,民风带社风,社风促发展。乡土文明蕴藏中华文化根脉,“积善成家,见贤思齐”正是中华乡土文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文化密码,而承传这密码的重要角色是新时代的乡贤,乡贤之力,功在人心。乡贤不是单纯一片树叶,而是一颗种子,他们能够带来一种精神,一整套的生活习惯、处世礼节,他们的回归有利于修复传统。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技术专才等在当地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的人群,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1)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乡村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10 . 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材料二 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评选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材料三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建立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1-03-0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