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全景式呈现战争细节,但不渲染战争血腥场面;尊重生命,同时尊重信仰,尊重把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但更重视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观众誉为“2021首部爆款剧目”。这表明(       
①文艺创作的成功取决于对时代的如实刻画
②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最有价值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近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了收视热潮。该剧讲述了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再现了热血青年激情燃烧的澎湃岁月,个体性格饱满、群像立体丰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所进行过的种种探索,生动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世界之问。该剧热播(     
①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说明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导权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襄青山两岸走……”《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饱含浓烈革命情怀、民歌韵味旋律的歌曲,是由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所谱写的电影插曲,多年来为人们广为传唱。2020年12月,光明网“精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网络视频节目组对傅庚辰作了采访,下面为访谈的部分内容。

♦问: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节奏紧凑的革命题材影片为何要加入抒情歌曲?

傅:要更深刻、更丰富、更恰当地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内容,从艺术结构上讲,需要一首男高音、舒展的、优美的歌曲。因此,就依据剧情创作了这首抒情歌曲。

♦问:民歌戏曲元素是如何汲取运用到《红星照我去战斗》歌曲中的?

傅:在我学习作曲时,老师要求每人必须会背50首以上的民歌,学会两门戏曲。这个学习过程是系统学习,不是断章取义,因而创作中就能熟练借鉴过来。

♦问:为什么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音乐风格作为自己的创作追求呢?

傅:创作出让老百姓易于接受的那种风格、那种语法,才便于作品为群众接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一文艺精品是如何炼成的?
4 . 什么是“学”?让我们从古老的汉字说起(见下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学”了。到了金文和小篆,基本已具备“学”的字形结构。“学”的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的是“爻”,“爻”是算筹,是一种算算数的教学工具。再下面是“子”,谁来学习?当然是小朋友!在“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类似房屋的形状,一般认为它代表古代教室。由此可见(     

①“学”字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学”字在融汇多种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形体简化
③“学”的字形结构是对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
④“学”的构字内涵表明学习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优秀的电影作品,归根结底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小人物、小视角切入宏大历史,展现普通人与祖国命运相连,表现了凡人壮举、家国情怀。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电影创作的源泉
③小视角方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历史的恢弘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21更新 | 9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6 . 作家路遥深入陕西铜川煤矿体验生活采风创作,并阅读研究了大量中外名著和地方志,完成了作品《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2018年路遥被评为“改革先锋”。这说明
①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
②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博采众长可以推动文学创作
④文学创作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实践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单秀荣,她原唱的《雁南飞》,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那个时代的标签之一。面对流行歌曲的时尚潮流,她没有迎合,而是一头扎进黄土地,探寻民歌原始的魅力,搜集整理录制了500多首歌曲。材料表明
A.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B.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作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导向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019-05-22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模拟政治试题
8 . 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文章,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下列与体现的文化道理一致的是
①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使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交流借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④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05-22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模拟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之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因为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B.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新闻工作的根本目的
C.人民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新闻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10 . 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劳动歌。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