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电视剧《人世间》以居住在东北某省会城市一户周姓人家的生活为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50年来老百姓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剧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赢。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立足于中华文化理念,善于发现和发掘凡人之美
②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创作,激发人们的共情共鸣
③真实再现历史重大事件,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④努力书写时代进程,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27更新 | 42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2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寻找灵感,以舞蹈为语汇、用空间关系将诗剧中的意象与山水画卷中的留白融入剧中,通过舞者的演绎,将独一无二的宋制美学呈现在舞台之上。唯美的视觉盛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唤醒了观众内心深处的认同感,也让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活过来了。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的创作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获得了新内涵,其基本特征也因时而变
③该作品的成功说明了文化的传承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源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元宵晚会》2月15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以及文艺广播等平台隆重推出。晚会聚焦北京冬奥、中国航天、中国女足等热点话题,以“欢乐闹元宵、浓浓中国风”为主题,通过科技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新呈现,为广大受众献上一台充满时代感、文化感、科技感的文化大餐。这表明(   
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③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④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度最终要看作品,衡量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最终也要看作品。任何作品如果缺乏思想,只在技术上考究、形式上装点,无论多么精致,多么赚取点击率,终究是一具空壳。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有(     
①秉持艺术理想、胸怀家国天下,用文艺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融入时代发展,发挥文化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倾情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价值追求发出时代先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优秀的文艺作品既传递着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也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待。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紧扣时代主题,以文艺作品展现时代风貌
②立足社会大众的需要,丰富文化产品的类型
③创新艺术视角,致力于挖掘作品的商业价值
④用明德引领风尚,提升文艺作品的精神能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1年9月30日,电影《长津湖》上映。影片创作者采用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71年前长津湖战役的全貌,在71年后的今天,让人们在具象的故事中逐渐了解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明白“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的台词里的隽永情感,激发了中国人骨子里深藏的民族血性。截至10月23日,该剧票房突破52亿元。《长津湖》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文化传播需要借助大众传媒这个途径
④要立足实践,进行有价值的文艺创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24更新 | 26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届新课标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7 . 《淮南子》记载了仓颉造字的传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yu,下雨)粟,鬼夜哭。”描述仓颉造字竟然惊天地、泣鬼神。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汉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若是仓颉造字,“仓颉也不止一个”(鲁迅)。这说明(   
①劳动人民的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知识分子并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劳动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不能把古代神话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要(   
①着眼理论,创新形式
②坚持人民为中心导向
③承袭传统,推陈出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30更新 | 36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政治训练卷(二)
9 . 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通过定点深入生活、作家挂职,建立创作基地等措施﹐为作家深入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深入生活常态化长效化。鼓励知名作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等深入基层,驻村挂职交流,参加文学志愿服务。这给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障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务必坚持以现实主义为题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翻开中国美术史,不少古代画家通过表现理想中的世界,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如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身边的幸福家园,成为激发美术工作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作主题。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体会时代精神,将深刻感人的内容以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形式加以诠释,创作出了与古代绘画意境截然不同的展现全面小康现实生活的画卷,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绘画作品能够实现从“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到“展现全面小康现实生活”的原因。
(2)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当代美术工作者是如何创作出展现全面小康现实生活的优秀美术作品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