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摸底测试
2 .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影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树立的价值标杆弘扬中国核心价值观,同时又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元素,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这表明进行文化创作(     
①应当摒弃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响     
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立足点
③应当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7更新 | 743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新泰二中、泰安三中、宁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4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电影《大鱼海棠》的角色、构思取材于《庄子·逍遥游》,该作品充满了中国的神秘感与浪漫色彩,感动了无数观众,荣获了多个奖项。其创作思路也为国产影视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③融合现代流行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是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场“百戏之祖”昆曲与京城“百年老店”荣宝斋的邂逅,引发了剧迷的关注。2018年12月10日,由北方昆曲剧院与荣宝斋联合出品的昆剧《荣宝斋》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次亮相。以昆曲形式演绎近现代题材、人物,讲述北京往事,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探索,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材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突出核心价值引领
③文化创新应该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④不同形式的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1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文科政治试题
7 . 山东秧歌是劳动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民俗艺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流行于济阳一带的“鼓子秧歌”队形排列讲究,千变万化;“海阳秧歌”在舞蹈中加入了武术的套路,整个舞队由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队成;“胶州秧歌”既是舞蹈又是戏剧,演员跑满场。这说明(       
①山东秧歌艺术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传统秧歌来源于其他各种艺术形成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
④劳动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而更要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相关产业的生产中来,这样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2-26更新 | 254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专项训练:北京故宫600周年
9 .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组织建设,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和思想文化聚合平台,它由PC端、手机APP端两大终端组成。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可以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随时进行学习。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②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③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④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5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叶氏后人延续先生家学文脉,在文学创作中保持质朴文风。这启迪人们(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根本途径,文学创作要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文学创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③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敬业
④文艺工作者要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1-04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