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才能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悠扬,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一部《平凡的世界》激励千千万万的读者;一部《渴望》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观;一部《大江大河》切实让年轻人感受到时代转折的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激昂力量,勾起无数人的青春记忆……2022年《人世间》的热播,更是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

“新时代需要文化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化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铸就新时代文化新高峰。
(2)反映时代要求与人民心声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3)“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请你就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成为新时代文艺先锋提出两条建议。
2023-08-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数字技术的力量,能以“今”入“古”,让流转千年的古风古意穿屏而出,联通历史与当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填词谱曲,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丝巾”,一键下单即可收到丝巾实物:汇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等文博机构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形成了新的消费体脸。当文化遗产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到文化领域,给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只有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才能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城市地标不应盲目追求网红效应》一文。

该文认为,地标,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与时间的积淀。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形成不一定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也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其价值与意义,可以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

该文指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好城市地标。
(2)班级举行“探究城市地标建筑的意义”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022-04-15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文化创新 课时重点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24日,江西省抚州市市长高世文在抚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代表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抚州市2021年工作进行了回顾,也提出了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

报告中强调,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转观念、促改革、求实效、强党建、树新风、办实事”为基本工作思路,让作示范、勇争先成为工作追求,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永葆清正干净的勤廉本色。要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属国企职能转变、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深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四心”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强市首先要唱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抚州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挖掘乡土文化。同时,建成科技文化传媒综合体,依托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1)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抚州市政府为做好今年工作提出的工作思路和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抚州市应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3)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永葆清正干净的勤廉本色。请你为廉政建设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符合宣传标语的规范。
2022-04-09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五市2022年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相声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如何处理继承与革新关系的问题。在这对矛盾中,对创新探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迫在眉睫。相声艺术创新的必要性首先源于时代发展的必须,其次是现代观众的需要。相声本来就是市民艺术,让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喜闻乐见的艺术,它必须从老百姓身上吸取养分,对各种行业进行了解,懂得各种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相声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因此,对于相声的创新必须考虑传统的影响,考虑相声本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只有从相声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历史过程中,才可能认识相声的特点和性质。

艺术创作唯一源泉就是生活,而艺术则又高于生活。无疑相声是最贴近于生活的一种艺术。相声无时无刻都在表现生活,讽刺生活,批判生活,赞美生活。相声是一种太接近人民群众的娱乐形式。所以从相声作品中能很容易的看出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对相声艺术进行创新,使之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
2022-01-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你们的功勋,我们永远铭记”“致敬最可爱的人”……连日来,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故事的主旋律电影《长津湖》好评如潮。截至2021年11月27日,票房累计突破57亿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一,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赢。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逐步“破圈”,以“很燃”的姿态走入青年群体,成为现象级的文化风景。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从《攀登者》到《长津湖》……这些作品内容不同、情节多样,却有着鲜明的共性—一扎实生动的故事题材,赤诚鲜明的家国情怀,逼真的特效技术,出色的视觉呈现。这些故事的底本、情怀的来源,正是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恢弘壮阔的当代实践,人物背后的赤诚之情,这既是素材丰富的故事宝藏,更是激荡人心的精神富矿。从红色历史长河中提炼打动人心的优秀题材,从广袤大地上找寻震撼人心的生动素材,才能让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主旋律电影涌现出来。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主旋律电影“破圈”的原因。

7 . 大型史诗纪录片《中国》自2020年12月7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开播以来,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该片以全新视角,在影像中探寻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自信的源泉和密码。创新电视表达,以慢镜头诠释写意美学,视觉声效高度还原古风古韵,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当代价值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2022-03-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文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于2021年10月6日全国上映。修复工作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联合中国电影资料馆组成项目修复团队,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技术与传统修复手法相结合,将“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独特灵魂映射在银幕上,使这部红色经典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电影里出现的服装、道具、老上海街景等视觉元素的配色精准无误,修复师们一边寻访服装、文史领域专家,一边查阅海量的图片和史料进行参考。在声音修复中,为了更好满足新时代观众的观影习惯,修复师们把老电影的单声道重新做成了5.1声道,拉近了老电影与当代观众的距离。影片上映,获得了不少专业影评人和影迷朋友们的高度评价。


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华红色经典再现生机与活力的见证。结合材料,分析其再现生机活力的文化生活启示。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回望100年峥嵘岁月,“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红船,不管停靠在哪里,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基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材料二   牛年伊始,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穿越剧”的形式全新亮相。节目一经播出就创下同类型题材的收视新高,成为文化节目的新标杆。《典籍里的中国》刷屏的背后,是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从电视表达优势出发,综合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打造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沉浸式体验,让存在于“故纸堆”和“象牙塔”里的传统文化,打破时空间隔引发共鸣。把古代典籍变成可视化、故事化的作品,还有赖于创作者的用心和专业。据悉,仅第一期节目《尚书》节目组就咨询了65位相关专家,查询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整理几百万字的资料,剧本前后修改多达53个版本。节目嘉宾蒙曼教授从创作者的角度分析:“其实传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厚重,而观众也比我们想象得要深沉。”中华典籍之中,本来就有更值得珍视,也更值得传播的精神传统,而如今的电视观众欢迎并完全能接受更深邃的思想内核,只要找到更合理的表达方式。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典籍里的中国》创作给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2021-12-05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题(文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不仅关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关系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也十分关心文艺工作者。在正定,他与“草根作家”贾大山结下深厚情谊;在宁德,他推动拍摄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在浙江,他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时强调,要扎根生活沃土,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应如何创作出人民需要的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