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性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7更新 | 744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政治(海南卷参考版)

4 .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2021-07-07更新 | 10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平顶山郏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二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②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24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合肥一中、合肥六中)

6 . 材料一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秘密所在。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化都因为丧失了创新能力而丧失了生命力,最终不得不面临消失的结局。如:玛雅文明、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但都消失了。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在其著作《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如何延续中华传通文化的命脉,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生命、新活力的严肃问题。


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创新中国文化?
7 .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而更要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相关产业的生产中来,这样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流行文化深度融合
④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2-26更新 | 256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很是脆弱,经不起翻阅等直接接触,绝大多数都存放在库里,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才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古籍数字化(       
①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文化创新
②借助现代科技,使文化传播发展突破时空局限
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使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
④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A.①②B.①③C.2②④D.③④
9 .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一流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4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集智攻关,实现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谱写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不凡之路。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①自力更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2-18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政治试题
10 . 文学大家叶圣陶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这说明(       
①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
②文艺工作者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必须完全反应生活的现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