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好的青春。“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青年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B.文化能极大地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进步
C.文化是青年人的灵感和想象
D.青年既是文化的享用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2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尚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③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8年11月25日 《每日一题》 人教必修3-每周一测
4 . 《淮南子》记载了仓颉造字的传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yu,下雨)粟,鬼夜哭。”描述仓颉造字竟然惊天地、泣鬼神。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汉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若是仓颉造字,“仓颉也不止一个”(鲁迅)。这说明(   
①劳动人民的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知识分子并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劳动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不能把古代神话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性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政治116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1-09-28更新 | 23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09 文化与生活精讲

7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天津市防控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选派业务素质过硬,技术水平精湛的中西医临床专家,组建了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组高度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99%已确诊的病例使用中医治疗;结合本市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特点,先后研制了两版中医药疫情防治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治,使得中医药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缩短病程,减轻抗病毒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中医处方”更好地造福百姓。
2021-09-20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靖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以文艺工作者为创造主体的文化   
④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2021-09-15更新 | 8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必修3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城市地标不应盲目追求网红效应》一文。该文认为,地标,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与时间的积淀。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形成不一定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也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其价值与意义,可以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该文指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好城市地标。
10 .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这一论述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C.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都是优秀文化D.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2021-08-18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