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展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地区人民易地搬迁、艰苦开拓的奋斗史,并以此折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达40多年的反贫困壮举。一经播出,掀起了青年收看和评论热潮。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喜好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要引领时代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才能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悠扬,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一部《平凡的世界》激励千千万万的读者;一部《渴望》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观;一部《大江大河》切实让年轻人感受到时代转折的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激昂力量,勾起无数人的青春记忆……2022年《人世间》的热播,更是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

“新时代需要文化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化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铸就新时代文化新高峰。
(2)反映时代要求与人民心声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3)“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请你就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成为新时代文艺先锋提出两条建议。
2023-08-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5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诸多重要文化元素。由此可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文化遗产(     
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相联系
②是社会百科全书,涵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③彰显了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征
④凝结着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人的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反映出(     
①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文化工作者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服务                  
④文化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要热爱人民。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以上观点反映出(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靠人民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④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必须以正确的艺术观作为创作的源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勺,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8 . 中国古语蕴含着许多文化生活道理。下列与文化生活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从文化传承角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   )
A.坚持我国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尊重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22-08-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某导演多次深入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曾经工作过的田间地头,感受黄文秀的世界,听乡亲们含泪讲述黄文秀的故事,反复研读她留下的《驻村日记》,最终以她的事迹为素材,创作了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获得观众好评。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优秀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需要,弘扬中国价值
②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讴歌人民
③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作品才能得到观众认可
④文艺的质量和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