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小餐桌见证大变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提升,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折射出了社会变迁。





玉米、高粱、红薯是百姓的日常主食,粮油米面要凭票购买,人们见面打招呼常用的一句话是“你吃了吗?”

过去的粗粮换成了新鲜的时令蔬菜,鸡鸭鱼肉也可以随时被端上餐桌。过年时,大人不用再为难的事保留“年年有鱼”的彩头,还是满足孩子的胃口。

遍地开花的餐馆成为了百姓尝鲜的好去处,家有喜事,朋友相聚,都可以在饭店摆一桌——“今天我请客”

点开手机,足不出户,也能吃到世界美食,人们面临的纠结:吃什么呢?追求美食和健康成为新的生活风尚。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
(2)请另举两个“以小见大”的实例,介绍你所知道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
2019-04-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员,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诞生于春秋,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双重变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独特的创造,属于“阴阳合历”,具有跨民族、跨地域、跨涉不同文化类型,涉及多个学科的特点,对农耕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二十四节气”申遗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虽然是古代农耕社会留下的财富,但对现代社会仍有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眼下都市人的生活对时空有一种超越,作息并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但其实我们的生物钟仍然受制于时间和节气,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会犯很多错误,所以哪怕是工作繁忙的今天,我们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3)申遗不是为了好听的名头,而是为了对遗产进行更好的保护。请你就保护“二十四节气”提出两条措施。
2017-04-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2016年央视春晚在泉州设立了分会场“央视春晚,泉州最美”。泉州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是联合国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6世纪,泉州就与南海各国有交通往来。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古波斯、阿拉伯、印度等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孕育出独具特质的闽南文化。今天的泉州,是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传承着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以及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等经典艺术瑰宝。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有关知识,分析“央视春晚,泉州最美”的原因。
2016-11-26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