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人台”是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一带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敕勒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是“二人台”。“二人台”是“走西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来自各地的“走西口”的人在阴山脚下定居后,也把晋、陕、冀等地的民歌、秧歌、社火、信天游等文化艺术形式带到了该地区,这些文艺形式与蒙古民歌糅合后,逐步形成了敕勒川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二人台”。从表演技艺来看,“二人台”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于一身,它是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在语言、艺术、表演等多方面交融的结晶。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语言上的“风搅雪”,即在同一首曲子中,把蒙汉双语糅合在一起编唱词,例如《阿勒奔花》,阿勒奔是蒙古语中的“十”,“花”是汉语,“阿勒奔花”的意思就是“十朵花”。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民间艺术“二人台”的产生及其影响。
2022-05-15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政治考前冲刺卷(广东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今天,黄河流域遗存下来的遗址遗迹和延续至今的景观风貌相映成趣,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技艺超群,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融合、开放包容的精神。黄河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交融互动的关键区域,对我国历史乃至东西方明的发展脉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悠久绵长的黄河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3-02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一位高三女生曾因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发社会热议。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选择考古专业的文化价值。
2021-05-3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思想政治(第一模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见图)造于明永乐年间,外形为鼎,寓意“安定”:表面为海水江崖纹,寓意“山水相依、江山永固”。其技艺及蕴含的理念成为当时瓷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领。

永乐时期青花瓷技法高超。它以胎釉精细、青花色泽浓艳、工艺独特而负盛名。随着烧造温度的提高,胎釉的釉面具有光滑、平静、细腻和莹润等特点,器物里外釉面均匀;双勾填色的图案花纹,使用小笔触,改变以往大笔涂抹的方法,使纹饰颜色深浅不一,错落有致。

永乐时期青花瓷艺术精湛。能工巧匠们将中东和西亚地区的文化元素杂糅进青花瓷器中,使其造型灵巧、清秀、端庄,线条优美飘逸、疏朗秀丽,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代风格。海水的纹饰开始被大量地运用到瓷器中,在丝绸之路上传递着“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理念。

永乐时期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文化相关知识,分析永乐时期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史上里程碑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琴海岸,古希腊文明跨越千年。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先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全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进发期。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给遥远的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绸之国”。新中国成立后,希腊船队率先冲破封锁,为中国送来宝贵物资和设备,当希腊面对经济和债务问题时,中国全心全意帮助希腊渡过过难关。

2019年5月,希腊总统访华并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高度赞赏习近平提出的世界文明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9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文明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智慧、中希两国坚持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中希关系的发展彰显了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希两国加强互利合作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请为"国之文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主题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6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历经千年,黄河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不断吸收北方游牧文化,并向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持续进行文化输出,融合其他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历史表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以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发展出了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及生态文明等新的文化内涵,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概括黄河文化的特点并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
2020-08-16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年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模拟预测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据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丰富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三条建议。
2018-10-10更新 | 1139次组卷 | 4卷引用:【省级联考】广东省2019届高三百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还有各地的音乐、绘画、舞蹈、宗教,以及甘英出使大秦、马克·波罗访问元朝、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创举,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通、人文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材料二: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亚经济大致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水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据估算,丝路基金与亚投行要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至少需要融资约21万亿元。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5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对外直接投资却仅有5000亿元左右,资本配置不尽合理也不够多元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所在。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有益于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到崭新高度。这就是要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改革开放后,粤语呈强势发展之态,其原因有:粤语有独特的书面表达体系;香港文化的强势进入广东;国家的特殊媒体政策支持;市民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但今天上述因素都在弱化,粤语急需保护。
材料二:警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乱象:少数地方政府决策时 “乱作为”,在经济驱使和利益诱惑下,无视百姓意见,无视法律法规和文化发展之道,闭门造车;对有些破坏文化遗产行为,处罚时缺少法律依据,司法不力,民众法律意识缺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粤语。
(2)结合材料二,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2015-07-30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桂城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前交流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