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尽管春节习俗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所承载的“团圆和谐、亲情友爱”“辞旧迎新、憧憬未来”等文化内涵,具有超族群、超信仰、超国界的价值共享性。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因为(     
①不同文化交流交融是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必然要求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
③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目前所知“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青铜酒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 意为在天下的中央地区建都。 甲骨文中“中”字代表一面旗帜迎风飘扬在部落中央,“国”字的左半边是城邦的聚集,右边是兵器戈,意为拿起武器保卫家国。如今, “中国”所蕴含的意义从简单的地理坐标演变成一部鲜活的民族发展史。这一演变(     

①佐证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强大连续性
②诠释了文化具有多样性,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凝聚着人民的实践智慧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柘荣剪纸始于唐、盛于清,随中原士庶南徙而流入,保留了中原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的特点,剪纸外形随意挺劲,质朴粗犷,布局轻松写意。在后期发展中,柘荣剪纸受南方剪纸风格影响,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秀丽,由此形成了兼具粗犷随性之外形、细腻柔美之细节的独特艺术魅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①勇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②在交流交融中丰富和发展
③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具有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26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广东专版)02
4 .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8日晚,庆祝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汇报演出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举行。晚会上,来自毛里求斯各族裔的学员表演的流星锤、三节棍上下翻飞,套路表演闪转腾挪,让人日不暇接;用汉语演唱的经典中文歌曲曲调悠扬,中国传统民乐在大厅回荡……由此可见,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①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能加深非洲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可以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文综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人台”是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一带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敕勒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是“二人台”。“二人台”是“走西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来自各地的“走西口”的人在阴山脚下定居后,也把晋、陕、冀等地的民歌、秧歌、社火、信天游等文化艺术形式带到了该地区,这些文艺形式与蒙古民歌糅合后,逐步形成了敕勒川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二人台”。从表演技艺来看,“二人台”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于一身,它是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在语言、艺术、表演等多方面交融的结晶。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语言上的“风搅雪”,即在同一首曲子中,把蒙汉双语糅合在一起编唱词,例如《阿勒奔花》,阿勒奔是蒙古语中的“十”,“花”是汉语,“阿勒奔花”的意思就是“十朵花”。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民间艺术“二人台”的产生及其影响。
2022-05-15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政治考前冲刺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福”字,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文字之一。在《说文解字》中“一”是“房梁”,“口”是“人口”“田”是“田地”。所以,人们认为“福”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愿望——有房、添人口,有田地。还有民谣来说福字:“一口田,衣禄全”,是把福的“示”部写成“衣”字,认为衣食足了就是福。由此可见(     

①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背,荣华富贵”。黎侯虎是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传统手工艺品,其造型生动、威风凛凛,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等文化内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地,黎侯虎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大众喜爱。材料表明(     
①黎侯虎手工艺品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因时而变,其基本内涵得到丰富
③黎侯虎文化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100多年前,编结之法由欧洲大陆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沿海城市,中国匠人将之融入本土传统结绳技法,变换出不同的针织手法和样式。经代代流传后,许多丰富多彩的编结技艺得以融汇发展。由此,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渐渐自成一家,并于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的形成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征
②中西方文化融合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华编结技艺创新植根于外来优秀文化之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今天,黄河流域遗存下来的遗址遗迹和延续至今的景观风貌相映成趣,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技艺超群,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融合、开放包容的精神。黄河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交融互动的关键区域,对我国历史乃至东西方明的发展脉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悠久绵长的黄河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3-02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10 .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杰出的山水画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创作的山水画《辋川图》,笔墨清润婉约,气韵恬静淡雅,画中群山起伏,绿水环绕,树木掩映,将文学意象美和山水形式美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含蓄朦胧、深远空邃、意出尘外的审美境界。王维的这一作品(     
A.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B.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