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今天,黄河流域遗存下来的遗址遗迹和延续至今的景观风貌相映成趣,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技艺超群,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融合、开放包容的精神。黄河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交融互动的关键区域,对我国历史乃至东西方明的发展脉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悠久绵长的黄河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3-02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2 .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杰出的山水画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创作的山水画《辋川图》,笔墨清润婉约,气韵恬静淡雅,画中群山起伏,绿水环绕,树木掩映,将文学意象美和山水形式美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含蓄朦胧、深远空邃、意出尘外的审美境界。王维的这一作品(     
A.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B.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3 .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线上)
4 . 2020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推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英国广播公司专门请来英国国宝级演员用英文朗诵杜甫的诗文译作,还邀请汉学家带来多重视角的专业解读,努力找寻杜甫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联,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体现了(     
①文化交流要打破种族和国界藩篱,促进东西方文化更好的交汇
②文化发展应该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赋予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③英国挖掘中国的诗歌文化价值,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④中国大胆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展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07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选择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一位高三女生曾因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发社会热议。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选择考古专业的文化价值。
2021-05-3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思想政治(第一模拟)
6 . 2020年12月8日,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900多年历史的桑园围,至今仍在发挥防洪、灌溉、排涝、水运、养殖、种植等综合水利效益围内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模式,奠定了岭南水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孕育了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对现代经济、文化、农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这表明(     
①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③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水利文化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春节,是世界感知中国“和”文化的重要节日,而中国“和”文化推崇相互包容的社会观,契合了当前各国人民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需求。疫情当前,不少国家将春节庆祝活动转移到线上,辞旧迎新的喜庆祥和、和合美满的浓浓暖意给正在同疫情作斗争的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慰藉和希望。由此可见(     
①中国“和”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国年”正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认同
③不同文明在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完全和合共生
④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美好生活离不开“和”的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4-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广东卷)
2021·河北·模拟预测
8 . 2020年12月,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一届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广东省佛山市桑园围名列其中。佛山桑园围是珠三角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见证了珠三角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独特的区域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④梳理灌溉文明发展脉络对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3-18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第一模拟)
9 . 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撰稿和主持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不仅在西方受到热烈欢迎,也引起不少国内观众,特别是青年网友的热切关注。杜甫既活在历史中,也活在当下;既活在中国,也活在世界。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0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10 .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文化(     
①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②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以及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02-12更新 | 147次组卷 | 37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