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古诗词蕴含百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春天的味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生活的味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家乡的味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妈妈的味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祖国的味道……这表明(     
①古诗词的魅力在于超脱政治经济而直击人们心灵
②古诗词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在生活中共享
③古诗词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古诗词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反映人们精神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是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向保证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2.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要求我们(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
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选择
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12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3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9年11月,“寻访英雄”网络互动活动正式启动,意在重温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传播真正英雄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官兵和网友在“寻访英雄”网络互动活动中传承英雄精神,网聚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以下对寻访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寻访英雄,既是对初心的叩问,也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②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0更新 | 51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17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 .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如今的北斗相关产品已经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到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浩瀚的太空孕育出中国人民的北斗精神,立起了中华民族又一座精神丰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国航天人孕育出的北斗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③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 
④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北斗精神中,铸就不朽丰碑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22-08-13更新 | 710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二中202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成人礼仪式演变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因时而变,并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7-27更新 | 1014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届高三三诊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知识,说明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砥砺前行、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7 .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两岸同胞的血脉。自古以来,两岸就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儒学是两岸共同文化根基之一,两岸同胞具有共同民族文化传统,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凝聚两岸同胞,促进和平统一的力量。
9 .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     
①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物质载体
②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内涵
④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能有效凝聚民族的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这一伟大建党精神(     
①集中体现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已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0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海亮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选考模拟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