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尽管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四百多年来,澳门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关联从未间断:从古老妈祖信仰、节庆民俗的传承,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透过文化增进了对祖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认同。20年来,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上的回归,更实现了人心的回归。这体现了(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决定因素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结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他们锻造一个个大国重器,让中国工程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他们攻下一座座技术堡垒,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他们用一次次坚守担当,诠释为民造福的初心理想……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该表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理想信念             
②为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③丰富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3更新 | 320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3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世界变局中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可见,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     
①要始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控时代发展大势
②要重视发挥理论创新对探索真理的指导作用
③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1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推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歌典——歌声中的百年风华》出版。该书围绕135个党史关键词,遴选反映百年历程中重大历史时刻、重要历史人物的166首经典歌曲、142幅珍贵历史照片和97首乐谱音频,通过歌曲赏析、党史解读与音乐聆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该书的发行有利于(     
①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为推动人们干事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②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
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安是红色政权的发源地,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城市。但因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文物旧址造成了严重损害,为此,陕西省修订并通过了《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指导解决旧址窑洞渗漏、潮湿等“痼疾”。旧址修复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全面整体保护,统筹推行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革命旧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修复的过程中,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专注及百折不挠工匠精神的匠人们,探索使用“新技术+老材料”的方法,采用了墙面挂网、窑顶铺三七灰土等做法,以实现对文物本体的‘最小干预’,恢复了文物原貌,逐步“唤醒”革命旧址。

材料二   2022年9月5日,央视《文化十分》将镜头聚焦在了延安红街,打造了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以红军的日记本作为题材,选择了现在流行的沉浸式走读,从聆听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开始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长征路上某红旗班翻越雪山跨过沼泽,不惧艰难险阻,用生命守护红旗到延安的故事。灰色的瓦片、黄色的泥墙、窑洞等让游客重新找回红色记忆,感受到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信自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延安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唤醒”革命旧址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以“延安精神——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5 . 60多年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迁至西安,支援大西北建设。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人才在西部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铸就了坚毅厚重、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2021年9月,党中央将西迁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西迁精神是(       
①知识分子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的展示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③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政治信念       
④改革开放时期独有的记忆与非凡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1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因为它(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和整体风貌
②同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④向上向善的追求能激励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①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②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④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雷锋精神》收录了《人民日报》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深入挖掘雷锋精神,同时展现新时代学雷锋典型,用心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雷锋精神、当好雷锋传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材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②弘扬雷锋精神既要忠于精神内涵也要印刻时代特征
③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黄旭华为建造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掷言“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袁隆平毕其一生专注田垄,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肩负重任、潜心科研,在祖国大地上结出了一个个科技创新的硕果,使中国实现了从落后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伟大创造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④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21年6月26日,庆祝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传播活动——“点亮广东红色地图”正式启动。通过开展“寻访红色印记”重温奋斗历程“品味南粤风华”等系列策划,以丰富多彩的融媒体报道讲好广东故事。开展“点亮广东红色地图活动”意在(   
①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合力       
②活跃文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③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       
④提振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