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2023年7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一项重要发现——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一颗原本被认为“熄灭”的脉冲星,仍然可以探测到极其微弱的窄脉冲。这是“中国天眼”探测到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对揭示脉冲星磁层的极端物理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科技进步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认识发展必须依赖现代科技提供的认识工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冬季,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日数达40至55天,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持续阴雨寡照和阶段性低温天气对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气候专家指出,南方持续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有新的关注与认识。面对恶劣天气的影响,当地政府加强防范;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应对工作;果农们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并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认识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1世界的物质性
3 . 2023年7月末,京津冀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侵袭,其主要原因是由台风带来的充沛水汽被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形成一个高压坝阻拦,水汽在华北地区不断汇集,同时受地形影响,水汽在低空东南风影响下,在太行山区东侧山前抬升致雨。由此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坚持实事求是
③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3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 .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这说明(     
①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依赖于意识
④人的意识活动独立于物质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俗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时节,在南方稻作区,水稻逐步开始插秧,“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田野处处一派忙碌景象。人们关于农时的谚语或诗句(     
①表明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③是意识反映事物现象的体现
④反映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3-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练习2探究世界的本质
6 . 简述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核心知识。
2024-02-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版)
7 . 2023年10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该校天文学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贤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这一最新发现(       
①表明真理在对自身否定中实现发展
②离不开科研人员对规律的正确把握
③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上升性特征
④成功证明了某些领域不具有物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上述做法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④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0 . 近日,关于日本政府核污水排放入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日本政府在声称这种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的同时,却对自己国家的使用持保留态度。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指责。对于日方言论,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日方言论是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日方言论有利于削弱核污水排海的危害
③国际社会的质疑言论是推动日方排放核污水事件解决的可靠保证
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核污水排海的危害不因日方言论而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