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该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开始发问,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奠定了屈原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屈原思考的问题表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猜想和想象 ②哲学的产生与人们在实践中的反思密切相关
③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 ④屈原思考的问题已触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26更新 | 1001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2021年高考压轴政治试题
2 .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2020-11-03更新 | 9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3 . 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20更新 | 5512次组卷 | 41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00题
4 . 漫画《拥抱不确定的生活》告诫我们(     

①现实生活是客观的物质性的过程
②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是难以避免的
③人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④以不变的计划应对不确定的生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盈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0-0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临武县一中2019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6 . 2020年,史无前例的“天灾人祸”将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抹上浓重的一笔,先是新冠肺炎,然后是南方暴雨洪灾,接着是唐山发生余震,再是石油泄漏引发北极大火,泥石流、山体滑坡、湖水倒灌......截至2020年7月中旬,各类自然灾害已给各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这说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的相关技术,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数字金融、物联网、物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从哲学上看,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       
①构建新的联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②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拓展劳动对象,创造新的物质存在④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制度变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近代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工具作用的不断强化,已把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依赖转变为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依赖,凸现出人为了获取物质产品而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占有。现在,人们应当(       
A.终止一切改变自然界的原本样貌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B.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保证人类的中心地位不被遮蔽和遗忘
C.承认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共同体
D.让自然界按照人类利用自然力的方式作用于人类
9 . 中外科研人员最近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免疫抑制细胞会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影响部分肿瘤患者免疫治疗效果。该研究告诉我们(       
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C.人们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10 . 《老子》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即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有无之间是相互从属的关系B.蕴含着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
C.科学解释了整个世界的本原问题D.强调了高深之间对立排斥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