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规律的含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物理学家焦耳曾多次实验欲发明永动机,遭遇失败后,他得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在此后的反复实验中,他成功测出了热功当量数值,并具体阐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说明(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C.尊重客观规律是对其进行改造的前提D.对规律的认识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2 . 2022年8月5日,上海气象部门发布冰雹预警。8月6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又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受强雷暴云团的影响,预计未来2小时内宝山、中心城区北部、嘉定、闵行、青浦、松江、崇明等地局部出现冰雹的可能性较大。这给有关部门和人员预留了防雹时间。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认识存在
②事物的运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人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④规律是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简答题 | 较易(0.85) |
3 . 规律的含义:
2022-09-0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必修4运动的规律性作业设计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判断题 | 适中(0.65) |
4 . 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
2022-08-03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5 . 地震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的,但通过人的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却是可能的。这需要我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在抗击严重的地震灾害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所作为。这表明(     
A.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B.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C.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022-08-02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6 . 规律是客观的: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______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______。)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______
【特别提示】具体物质形态的运动及物质载体(由低级到高级)
运动物质载体
机械运动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原子、分子、离子
生物运动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生产方式
思维或精神运动人脑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______、稳定的联系。
【提示】正确理解规律: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不是臆造的现象的偶然的易变的
举例:喜鹊叫喜苹果落地守株待兔价格升降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______,也不能______
b.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______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______。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022-08-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7 . 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②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实现对物质及其具体形态的改变
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下列说法能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③-④B.①—②一④-③
C.②—③—①—④D.③—④一①-②
21-22高二·全国·课前预习
9 . 请回忆《运动的规律性》所学知识,绘制本课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2022-07-13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思维导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学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就要在遵循学生群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塑造环境。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双减”政策的正确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