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在学习《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这一课内容时,某校高二年级学生收集了一些材料,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材料一   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但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材料二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先进的机器人,2023年2月,ChatGPT火爆全网,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不同于以往的AI形象,ChatGPT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用拟人语气和你互动,甚至可以写代码、写脚本、制定商业提案等之前需要人来完成的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意识可替代人的工作”。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病毒、瘟疫其实一直与人类相生相伴,而病毒、瘟疫也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如公元2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发生的伤寒、天花等多种瘟疫事件,导致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夺去了约2500万人的生命;等等。这些事实证明了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病毒与瘟疫。同时,探究这些瘟疫事件的发生根源,我们会发现,瘟疫事件多与人类过度干预、开发、利用自然有关。因此,有人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与瘟疫抗争只会适得其反。

材料四   近年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在提高执政能力上跃升新台阶。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双减政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 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具体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有何关系?我们应怎样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2.纯粹的动物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3.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4.什么是规律?谈谈你对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看法。
5.“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6.有同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7.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
8.有人认为,正确的意识反映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不反映客观存在。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9.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电脑可以代替人脑产生意识”。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10.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变”与“不变”的理解。
11.有人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与瘟疫抗争只会适得其反。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
12.(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2)为落实“双减”政策,某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宣传标语,请你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
13.小组辩论活动:“电脑能够取代人脑”VS“电脑不能取代人脑”。小组商议,确定立场,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活动。
14.综合所学知识,以“人工智能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携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控制在250字左右。
2023-09-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第1单元2.1)
2 .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两个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这一成功轮换(     
①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体现实践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佐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说明人能够正确把握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从“内卷”到“躺平”,从“觉醒年代”到“强国有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一带一路”,这些时代热词清晰地描绘了时代脉络,表达了社会情绪,从中我们可以解读过去一年的社会关注热点及百姓生活。时代热词(       
①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表明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印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唐代宫廷画家韩干曾师从于土维、曹霸、陈闲等画马圣手。在发奋学习、大量临摹之后,韩干按照“师法自然”的原则潜心变革。他来到拥有40多万匹御马的皇家马厩养马,在喂料、跑马等细节中观察马的动作、神态和习性。以马为师的韩干最终改变了隋唐以来“瘦中画骨”的画马笔法,形成了反映鲜明盛唐特色的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画风。对韩干的故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匠心妙手,针对艺术创作规律进行深刻变革
B.做中得法,把直接经验作为获得认识的途径
C.应运而生,用独特的画风推动盛唐社会发展
D.自我实现,以独特画风为前提实现自身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及其团队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张杂谷”系列品种,其表现高产、抗旱、优质,高效,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同时,“张杂谷”还走出国门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十余个国家试种成功。由此可见(       
①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成功改造世界要坚持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结合
④既要认识事物的不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有利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

1.(多选)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这一过程体现了(     
A.唯物论要求的物质决定意识B.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意识能够决定事物发展
2.(多选)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A.规律是主观的,国家根据已有制度提高了可操作性
B.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C.提高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多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握联系多样性
B.要立足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C.部分居于主导的地位,各方责任都重要
4.将联系的特征与对其特征的描述连线。(以选择形式将对应的正确选项涂于答题纸)
联系的特征
特征的描述
①客观性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②普遍性B.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多样性C.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条件性D.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该法的修订的原因是(     
A.物质决定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做调整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6.《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根据我国未成年网民不合理使用网络、网络违法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将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是(     
A.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发展要经历量变到质变,不断前进的过程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
8.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霸凌等问题。正确看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应该(     
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内部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9.网络为青少年拓展学习空间等有利的方面是_______(选填: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填空)
10.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和霸凌等弊端是_______(选填: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填空)
11.既然网络可能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为何还要发展网络?
辨析正误:
12.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13.人工智能可以按照指定要求完成绘画说明其具有能动创造性。(     )
14.在网络中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     )
15.网络世界网民意见各不相同,说明不存在真理性认识。(     )
2024-01-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合格)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今年的获奖者通过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信使核糖核酸)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为快速研发疫苗做出了贡献。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的制约
③科学家可以对规律进行成功改造,造福人类,实现自我价值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俗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时节,在南方稻作区,水稻逐步开始插秧,“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田野处处一派忙碌景象。人们关于农时的谚语或诗句(     
①表明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③是意识反映事物现象的体现
④反映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3-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练习2探究世界的本质
9 . 2023年2月,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经过一系列实验,首次在蚕体中鉴定到参与黄酮吸收的膜转运蛋白基因(簇),揭示了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理。该研究成果对选育和创制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新型蚕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①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无不可认识之物
③摆脱规律的制约,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所谓“信息茧房”,就是指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正如蚕把自己逐渐禁锢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在通信领域要“破茧而出”,才能拓宽视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实践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突破“信息茧房”,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②突破“信息茧房”,要深入实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突破“信息茧房”,要善于借助不断丰富的认识工具,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
④个体有兴趣爱好等主体差异性,成为某类信息的偏食者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