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9 道试题
1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指艺术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这说明(       
①艺术作品是“造化”与“心源”的统一,缺一不可
②自然的美转化为艺术的美以艺术家的构设为前提
③现实是艺术的根源,艺术家应以现实为师并加以再造
④创作过程是画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客观事物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30更新 | 408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③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近年来全球多国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恶劣天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关气象专家表示,极端天气并非偶然,是地球能量失衡所致,而人类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这警示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尊重自然是改造自然的前提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9更新 | 476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总书记的讲话是基于(     
①人类应不断增强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②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主动放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 . “桑基鱼塘”是一种独特的洼地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经济农业模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塘中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循环生态模式,有效地克服了雨季洼地经常容易发生的洪涝灾害,使种桑养蚕和养鱼相辅相成。这说明(       
①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加以利用
④传统农业智慧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理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下面图示漫画与选项中漫画所体现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雪域高原,藏野驴在开阔的草原悠闲踱步觅食;竹林幽幽,“国宝”大熊猫自由自在攀援在树杈上惬意玩耍……,我国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等5个国家公园生机盎然,这是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写照。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B.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C.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
D.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8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一战略安排体现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一论述启示我们(  )
①唯有重视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实现其质的飞跃
②持之以恒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改造世界的成功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进程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它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这说明人们(     )
①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
②应该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能够把握和发展节气规律,预见农业生产变化的趋势
④创新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实现了客观符合主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5更新 | 21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