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1 . “哲学是思、是辨、是追问。”让我们一起开启哲学之旅。回答下列小题。

1.或许在某个星夜,当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宇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冲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     
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是哲学产生的根本源泉
③会推动人们进一步的探究
④说明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     
A.都具有主动创造性B.不具备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D.不一定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3.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生成与现实环境高度近似的三维虚拟空间,使人感觉仿佛“身历其境”。戴上VR眼镜,可以变身为一只工蚁进入迷宫一样的蚁穴,跟随蚁群学习集体解决问题的本领;还可以与红军战友们冒雨摸黑在湘江边与敌人战斗,体验炮火连天和热血豪情……曾经不可跨越的时空,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真实”。由此可见(     
A.VR技术生成的实景影像不是客观存在的
B.VR技术能让人们不受限制地获得体验
C.计算机设备可以代替人脑让人产生意识
D.科技进步能够扩展人的知觉,促进认识发展
2023-11-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在学习《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这一课内容时,某校高二年级学生收集了一些材料,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材料一   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但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材料二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先进的机器人,2023年2月,ChatGPT火爆全网,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不同于以往的AI形象,ChatGPT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用拟人语气和你互动,甚至可以写代码、写脚本、制定商业提案等之前需要人来完成的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意识可替代人的工作”。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病毒、瘟疫其实一直与人类相生相伴,而病毒、瘟疫也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如公元2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发生的伤寒、天花等多种瘟疫事件,导致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夺去了约2500万人的生命;等等。这些事实证明了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病毒与瘟疫。同时,探究这些瘟疫事件的发生根源,我们会发现,瘟疫事件多与人类过度干预、开发、利用自然有关。因此,有人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与瘟疫抗争只会适得其反。

材料四   近年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在提高执政能力上跃升新台阶。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双减政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 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具体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有何关系?我们应怎样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2.纯粹的动物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3.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4.什么是规律?谈谈你对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看法。
5.“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6.有同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7.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
8.有人认为,正确的意识反映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不反映客观存在。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9.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电脑可以代替人脑产生意识”。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10.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变”与“不变”的理解。
11.有人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与瘟疫抗争只会适得其反。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
12.(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2)为落实“双减”政策,某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宣传标语,请你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
13.小组辩论活动:“电脑能够取代人脑”VS“电脑不能取代人脑”。小组商议,确定立场,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活动。
14.综合所学知识,以“人工智能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携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控制在250字左右。
2023-09-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第1单元2.1)
3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复制”“翻版”所谓西方一流大学发展之路,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85年的办学历程深刻表明,我们的教育目标在每个历史时期是否明确有效,除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外,还取决于能否正确反映党在那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否真正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些都必须依靠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办学育人的正确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毫不犹豫地奔赴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让一代代“革命的先锋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办学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
(1)“复制、翻版西方大学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此加以说明。
(2)“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办学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这是一个什么判断?运用好这一判断的意义是什么?
(3)某大学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为开展这一活动提供两个可行的方案并说明该方案的依据。
4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是5%左右。这是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战略谋划的结果,是站在全球高度、立足全球视野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理性,不盲目、不保守、不冲动,是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变化、体现中国经济特点、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满足中国居民就业需要后确定的。从唯物论角度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的制定(     
①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②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③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表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要求整体把握漫画(如下图)内容与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自身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下列给出的标题中比较切合漫画寓意且对应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A.写人与做人——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B.成才与成人——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C.圆滑与正直——矛盾具有主次方面
D.部分与整体——关键部分发展决定整体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是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中华民族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材料一   该文库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

编目

选编文献内容

第一编(1840—1921年)

集中选编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主革命、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二编(1921—1949年)

集中选编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层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

第三编(1949—1978年)

集中选编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第四编(1978—2012年)

集中选编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第五编(2012年以来)

集中选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要文献。

材料二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是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复兴的大后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2023年3月,《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重庆十册添彩<复兴文库>》主题访谈节目连续两周刊播。主题访谈结合融媒体传播特点,通过虚拟演播厅录制,采用“访谈视频+海报+二维码+文字稿”融媒体形式,实现融媒对话。专家们讲解过程中力求深入挖掘和通俗解读,通过文献背后的鲜活人物和故事,让大后方历史更具感染力,更使《复兴文库》鲜活地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该节目以融媒创新视角,反映了《复兴文库》的宏大气象、丰富内容和多方面的价值,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节目一经推出,在各平台和年轻人群中引起热烈反响,观众对抗战大后方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结合材料二,说明策划者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题访谈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以史为鉴、察往知来”为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12-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某杂志开展“你如何看待躺平”的投票,有人选择了“我累了,坚决躺平”,而有人选择了“冲!绝不能躺”。在现实中,有人安于躺平不思进取;而有人只是把“躺平”当作面对现实困难和压力时给予自己的短暂喘息,可以一时躺,但不可以一直躺。结合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躺平”认识差异说明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B.对“躺平”认识差异源于主观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
C.对“躺平”的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对“躺平”的认识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8 . 山东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我国航天带回的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成功绘制出比例尺为1:250万的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上。这(     
①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体现尊重客观实际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
③表明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离不开特定条件
④说明正确意识凌驾于反映对象之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科幻小说《月球旅店》中展现了月球旅游的详细过程,大量真实严谨的技术细节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游客和设计师的角色中,亲身体验月球旅游和设计这个宏大工程的真实与震撼。科幻小说《月球旅店》(     
A.表明人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合理的反映
B.说明人们认识利用规律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
C.拓展了人类想象力,体现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源于人们对太空的主观想象和对理想的追求
10 . 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该调整(     )
①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科学地回应了新冠疫情新形势   
②说明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③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用动态性的思维认识事物
④说明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作出了正确的策略调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