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2022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创多年来新高。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2022年以来,一系列部署着力助企纾困、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全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如:提高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通过开放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等9方面措施,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但也要看到,疫情等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青年就业困难仍待进一步破解。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就业的?
(2)对我国的就业问题,提出两条宝贵建议。
2023-07-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二)新时代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做出关键抉择,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的方法论是_______
2.(多选)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我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根据以上新闻陈述,可以得出(     
A.所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都会增长2.8%
B.全球贸易增长都是因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C.世界上有些贫困人口因参与“一带一路”摆脱贫困
D.“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3.在关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讨论会上,李同学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须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听了李同学的发言,王同学接着说:“比如:在立法方面,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科学立法,健全和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在执法方面_________;在守法方面,_________。”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将王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有专家指出:“中国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为国际社会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唯物论角度看,该专家的观点体现的哲理是_______(仅填一个哲学原理即可),请说明理由:____
5.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下列对联合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B.联合国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必须由超过半数通过
C.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和集体应对挑战的平台
(2)某班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国回答时代之问的答案时,关注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许多举动和成就: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阿富汗等重大地区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你还关注到哪些举动或成就,简要列举1条:_______
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的这些举动和成就的?请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和联合国”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______
2023-03-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上海B卷)
3 . “双减政策”的主要思路——双管齐下。“双管齐下”是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的必由之路。但部分家长反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刀切式的新措施能不能真正为中国家庭减负,解决大部分家庭的实际问题?与部分家长担忧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②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材料一       为弥合首都周边地区与首都的“断崖式”发展差距,缓解首都超负荷承受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带来的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党中央作出设立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绘制起步、中期,远期“三步走”的发展蓝图,出台相关保障措施,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材料二       解决白洋淀缺水且水质不佳持续多年的问题,仅治理好白洋淀本身的污染是不够的,上游来的水也会将污染源源不断带到淀内,这就需要立足整个流域做全方位科学规划;具体落实解决方案时,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据此,安新县制定了《白洋淀生态保护及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2017年)》,实施了淀区清网、清障、船只整治、生态涵养等13项重点工程,为建设生态雄安新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设立雄安新区决策部署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打造生态白洋淀流域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合理、有效地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给子孙后代不断开拓出新的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提前达到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目标;长江经济带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路指引下,实现了生态优先下的绿色发展;毛乌素沙漠从“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让周边村庄走上绿色脱贫之路;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念是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2)就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开展大调研。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当口和在国际风云激荡、乱象丛生之际,中国以“风景这边独好”赢得世界瞩目,却有少数国家谋求对我断链、脱钩、打压。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更好探求应对变局的思路和办法,在以变应变中增强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决心和底气。《工作方案》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划出了重点,使调查研究做到有目标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出事实的本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更好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工作中学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

材料二   调查研究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始终拿好“放大镜”“显微镜”,对各项工作系统扫描、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做到小事不放松、小节不忽视,深查细究、找准症结、见微知著,不断细化问题清单,形成整改台账。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预警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党中央印发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找到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7 .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新个体经济层出不穷。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新个体经济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加强制度设计,为新个体经济纾难解困尤为紧迫。基于此,国务院出台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从财税、社保、就业、转型升级、信息服务等方面对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作出制度安排。同时,针对新个体经济在房租、用工、融资、成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精准性、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新个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出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就如何解决新个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4-01-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8 . 百年变局之中,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成为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期待,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科学回答“世界之问”是因为(     
①它遵循了客观规律,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②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才能够发挥作用
③正确的理念可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④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推动实践成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材料一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路径。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和尊重治贫规律,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统筹目标与措施;二是在精准扶贫中,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确保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虚假脱贫。

材料二   中国脱贫奇迹背后,是全国近300万战斗在最前线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的奉献。黄诗燕原名黄诗艳。上高三时,他读到刘禹锡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希望自己既能实现抱负,又为百姓做实事、扎根于人民,因此改名为“黄诗燕”。2011年6月,47岁的黄诗燕担任湖南省炎陵县县委书记。他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刚一上任便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54个贫困村。为带领全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学农出身的他带领大家种黄桃、无公害蔬菜、茶叶、药材,养殖炎陵白鹅……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上了新房,1602公里农村公路改建新建……2018年,炎陵县终于正式脱贫摘帽,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县。


(1)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的认识。
(2)站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谈谈黄诗燕的先进事迹对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何启示。要求:紧扣黄诗燕的先进事迹,表达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只写两条。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2022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创多年来新高。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2022年以来,一系列部署着力助企纾困、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全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如:提高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通过开放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等9方面措施,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但也要看到,疫情等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青年就业困难仍待进一步破解。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就业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