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材料: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在反映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史进程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恢复高考、女排夺冠等国人心底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都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与探索,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故事,使电视观众能像追电视剧一样,一集集看下去,老少皆宜。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传统纪录片的格调,采用陈述式标题,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个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第11集《百花齐放春满园》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段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最后一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满载着幸福、信心和最美的憧憬,向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出发!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知识,分析该纪录片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2019-05-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3月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材料一: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指出,要建立健全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

材料二:英雄是“人民的光荣”。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和平从不是英雄的退场,恰恰是英雄的新生。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英烈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最能触发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最能树起引人向前、催人奋斗的精神坐标。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依据。
(2)学习英雄是青年的使命担当,某班围绕学习英雄,以“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列出三条发言要点。
3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4-15更新 | 224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人常常会把一些模糊的、随机的图像感知为一些有意义的图像,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你会不自觉地将其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看到树洞,想象成鬼怪的口;看到墙上的污迹,想象成人脸之类的图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空想性视错觉”。该现象说明
①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可以赋予事物一些本来没有的属性
③事物的复杂性是导致错觉产生的重要原因   
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019-03-01更新 | 61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5月)政治(理)试题
13-14高二上·河北唐山·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意识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6 .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019-01-30更新 | 1901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7 .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019-01-30更新 | 29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
10-11高二下·山西晋中·期中
8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泰勒斯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承认世界统一于水B.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C.看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D.他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来看世界
2.2.泰勒斯的观点具有局限性,这就是
A.他没有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本原B.他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C.他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认识物质D.他没有揭示出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2019-01-30更新 | 6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9 . “如果说/三月里的寒风/是一阵魔力/来自北冰洋/那么/姗姗北上的春姑娘/是莽莽原野上/倔强的弹簧/朔风对她压力越大/她越以无限明媚的春光/弹向那/更遥远的北方。”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可以冲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不为客观所决定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化
④变压力为动力,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不仅表达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而且呈现出南宋山河破碎的屈辱历史。这表明
①诗歌是对现实的写照,此词真实折射了当时国家危亡的现实情况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的伟大价值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步
③诗歌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作者的“再造”现实的创造力
④诗歌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忧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