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月亮之上”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从意识产生的角度看(       

①大脑这个物质器官为标识的产生提供生理基础
②生活中的圆月、脚印等为标识的产生提供依据
③标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
④标识的产生源于设计师的灵感和创造思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从王勃登临滕王阁远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之大观,长江的水脉沁润了诗意的文脉。长江之所以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描写的对象,原因在于(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真实反映地理环境的物质条件
②大江大河深刻影响和塑造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③长江自身的感性特质符合文人审美偏好和创作需要
④关于长江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对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2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政治(全国卷旧教材)
3 . 唐代酒香盛饮,在文人的推动下,酒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等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器。与酒相关的诗文在长沙窑瓷中着墨颇多,人们以酒为媒,言志抒怀如“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从这些诗中也可一窥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由此可知(     
①诗词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所处时代的生活相互依存
②长沙窑瓷器独具特色得益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长沙窑瓷器是客观物质和人的主观情感的有机结合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外界事物作出如实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一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存在的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05更新 | 912次组卷 | 4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2023-07-05更新 | 8363次组卷 | 4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不畏强手敢打敢排,勇于超越自我,争做最好自己,努力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在奥林匹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奥运精神托起了中国人追逐奥运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世界荣光。这种奋力进取的拼搏精神正是支持我们走向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举世瞩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奋勇争先的搏击。事业有成者的经历表明,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耕耘、不懈奋斗。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息,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1)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结合材料并从唯物论角度对此加以说明。
(2)拼搏精神支持我们走向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11-27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政治试题
7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47次组卷 | 19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据此,下列对“语言和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是个别的特殊的,意识是一般的普遍的
②正确的语言和意识是对人们思想的如实反映
③语言与意识具有相通性,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语言与意识无法脱离社会,与社会存在相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某部国产网络剧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创作初衷,在虚构的紧凑剧情中“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该剧融入很多有据可查的历史人物,在服饰、化妆、道具、置景等诸多细节上“原汁原味”呈现了唐朝的真实生活,以至观众相信该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由此可见(     
①意识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物
②意识的反映方式能够决定意识内容的真实性
③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对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9更新 | 461次组卷 | 47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10 . 乡村题材作品,无论表现什么主题,都离不开农村以乡人、乡景、乡风等特点为底色而加以展开的原汁原味的描述。鲁迅给萧军《八月的乡村》作的序中写道:“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句中的“茂草”“蝈蝈”“蚊子”等字眼,正是农村所特有的情状。这段话表明(       
①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多元创新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不能离开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③文学创作题材源于乡村生活,灵感源于作家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进入人脑并被加工改造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