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9 道试题
1 .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星空中,有许多常见常用的意象,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便是月亮。 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故乡的化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笔下的月亮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则融进了她对人生的灰暗理解,“越走越觉得就在前头树深处,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不同的人对“月亮”的态度不一,表明(     
①对月亮的不同感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②月亮的不同状态以人的不同意志为转移
③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④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

2023-1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新高考选考信息优化卷(三)政治试题
3 . 下图为2023年上半年部分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既是社会的镜像,又是时代的印记。这说明(     

①意识源于人们的想象和思考
②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④人类可以根据主观需要确定不同的“网络热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玉兔踏雪归,金龙腾风来。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寓意正义、力量、勇气、奋进和吉祥的“龙”的形象的图案、手绘、工艺品点缀着我们的节日生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因为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不存在于人间的动物,仅是集多种动物之长的虚构形象,尽管如此,“龙”的图腾依然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不依赖于物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3-27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册集训(5)
5 . “两个结合”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由此可见,“两个结合”(       
①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南
④说明客观与主观要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23高一下·全国·期末
6 . 2024年1月11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口号、会徽、吉祥物正式亮相。吉祥物东北虎“滨滨”和“妮妮”,将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东北虎拟人化,并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设计,彰显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活力,以优秀文化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滨滨”和“妮妮”,原型是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两只可爱的小东北虎,寓意“哈尔滨欢迎您”。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②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③人们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3-03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B卷·能力提升练)
7 . 下图漫画(作者:郑辛遥)(改编)告诉我们(       

咖啡的印象:魅力在苦味,魔力在香气。
①“印象”是留在人脑并被改造过的咖啡
②“印象”是咖啡刺激人脑后留下的痕迹
③“苦、香”是“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印象”的客观内容是人与咖啡的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3年10月5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正式发布,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蝶类新物种——黄岗山白灰蝶。这佐证了(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事物的客观性基于人的发现
③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从王勃登临滕王阁远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之大观,长江的水脉沁润了诗意的文脉。长江之所以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描写的对象,原因在于(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真实反映地理环境的物质条件
②大江大河深刻影响和塑造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③长江自身的感性特质符合文人审美偏好和创作需要
④关于长江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对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2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二 重难高频专练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0 . 近年来,我国短视频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短视频能够拓展视野、挖掘兴趣,并为当代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长时间看短视频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损害,造成视力受损、失眠和成绩下降等问题,还有可能使青少年陷入“信息茧房”的困境,使其视野狭窄、偏执自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待短视频的利与弊
②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利影响加强管理,减少负面影响
③新生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对待短视频要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
④矛盾有特殊性,对当前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1-0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