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错觉。比如,两个处于中心的圆圈,很多人都会觉得第二幅图的中心圆圈会更大一些,但是其实两个中心圆圈是一样的大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识受一定条件影响会出现歪曲的反映
②错觉是离开了客观存在的错误的意识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
④错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状况,党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为续写飞天梦想,建设航天强国,2023年10月26日11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载人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谈谈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太空探索活动的认识。
3 . “显眼包”入选2023年十大流行语。“显眼”指明显而容易被看到,因而引人注目。原本,“显眼包”多少带有一点“嫌弃”的意味。但如今,“显眼包”的褒扬意味明显,“嫌弃”的意味已经逐渐消解。称某人为“显眼包”,不仅在于其表面“爱出风头”,更在于其内在的活力外溢,既可爱有趣,又能够营造欢乐气氛。这种现象表明(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4年元旦,一股强劲的“南北互换”式旅游热潮涌动,南方游客北上玩雪,北方游客南下避寒。哈尔滨火爆出圈,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亿,广州的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2.4倍,如此商机让各路商家蠢蠢欲动。推动文旅消费从“开门红”走向“长红”,从唯物论角度需要(     
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盲目扩张
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服务品质
③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抓机遇,补短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1月6日,贵州榕江“村超”预选赛正式“打响”。榕江曾是贵州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但全县却有25块足球场,当地人深信“人生就该有追‘球’”。随着当地百姓几十年的热爱坚持和当地政府的积极作为,消费的蓝海、发展的沃土接踵而至。如今,在浓浓的烟火气中,榕江县乡村足球的“乐子”正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路子”。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正确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下图漫画(作者:郑辛遥)(改编)告诉我们(       

咖啡的印象:魅力在苦味,魔力在香气。
①“印象”是留在人脑并被改造过的咖啡
②“印象”是咖啡刺激人脑后留下的痕迹
③“苦、香”是“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印象”的客观内容是人与咖啡的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8 . 建筑是人类文明沉淀的载体,中国古建筑坚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国家“礼”、“和”观念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集体美”;西方的古建筑则突出对自然的征服,有浓郁的宗教和膜拜气息,着力于竖直方向发展,有严密的几何性,追求傲然屹立,独立自然的“个性美”。这体现出(     
①建筑文化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
②建筑思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
③中西建筑文化不同源于人们实践的差异
④不同国家的建筑理念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然而教育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师缺口大、实验器材匮乏等问题成为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瓶颈。基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现实需要,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意见》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塑造科学教育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施效能,助力孩子们的科学梦飞得更高、更远。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原因。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2023-07-05更新 | 8549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