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22年,河南卫视推出的《重阳奇妙游》引来各界好评,其中在舞蹈节目《云窟万象》中,以莫高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艺术为创作元素,通过女子群舞的形式展现经典石窟造像。具有冲击力的影像画面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石窟艺术之美,让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①舞蹈作品来源于创作者对石窟艺术造像的想像
②舞蹈作品能摆脱事物固有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舞蹈作品给观众的感受受主观认知的影响
④舞蹈作品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代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描绘了两幅元夜图景,展现作者在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以下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诗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实现了事物的发展
④“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客观存在的变化影响作者的节日情思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 . 下列两首唐代的咏蝉诗,分别描写了两只蝉,同样在秋天,同样写道了秋风。但从诗的意境来看,虞世南的诗自得、怡然,骆宾王的诗凄惨、孤寂。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受主体条件的影响                 
②两只蝉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③两首咏蝉诗的不同意境反映出两位诗人身处不同境遇
④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能有多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运用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悦景与想象中离别后的孤寂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惜别知音和被贬时怀才不遇的的悲凉心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入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凄凉景观,表达内在心境
②诗人创造悦景与孤寂的联系,使诗具有朦胧美和表现力
③“忆”雨夜孤寂的场景源自于诗人独特的思维想象
④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悦景,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漫画《翻译》(作者:徐鹏飞)蕴含的哲理是(     
A.艺术作品中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B.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决定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
C.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D.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6 . 2021是中国农历辛丑年,俗称牛年。牛年要有"牛精神"。在2020 年12月31日举行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寄予殷殷期望。这说明(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06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石门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政治试题
7 . 下列选项,与漫画“心中的天气是晴是雨全在自己”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有(     

①有志者,事竟成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④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0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8 . 我们在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只要你说“我喜欢”“我愿意”,对方似乎就无法反驳了。但如果“选择”的最高基准是主观意愿的话,我们的“选择”会变得脆弱和不稳定,这根本上是因为(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9 . 2020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液晶内发现了铁电向列相。在这种相内,液晶特定团块(域)内的所有分子都大致指向相同的方向。铁电向列相物质能在新型显示屏、重构计算机内存等多个领域找到用武之地。这表明(     
①科学家的思维能够正确揭示液晶内的铁电向列相
②科学家改变铁电向列相的物质属性应用不同领域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0 . 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月亮本是宇宙间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16-1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考知识点复习高三习题十五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