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星空中,有许多常见常用的意象,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便是月亮。 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故乡的化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笔下的月亮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则融进了她对人生的灰暗理解,“越走越觉得就在前头树深处,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不同的人对“月亮”的态度不一,表明(     
①对月亮的不同感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②月亮的不同状态以人的不同意志为转移
③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④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叫做La'ccb(中文名:拉伊卜),意为技艺高超的球员。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传统阿拉伯男性头饰的造型,设计者对其做了拟人化处理,可爱的笑脸赋予了吉祥物青春与活力;随意飞翔的能力,又使其犹如阿拉伯童话中的飞毯,在不同时空中穿梭,将足球的快乐传递给所有人。La'ccb的设计表明(       

①艺术作品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经历了从思维具体到感性具体的思维过程
③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④作品内容表达的是创作者的理想与情感因而是主观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594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蕴含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的是(     
A.
B.
C.
D.
2022-05-2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战争胜败取决于军队的士气,与物质条件关系不大
②良好的士气能形成强大凝聚力并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③战斗意志和斗争精神必须要以精良武器装备为后盾
④中国军人创造的奇迹表明矛盾双方是能相互转化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这体现了(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②意识的变化反映物质的变化
③先进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潇湘”是湖南的别称。“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边塞诗人王昌龄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乐景与想象中离别后的妻凉孤寂形成对比,表达离别的不舍和愁绪,也映照了诗人被贬的怀才不遇。对此,从哲学上理解正确的是(   
①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乐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②“人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妻凉景观反映内心怀才不遇的心境
③以“忆”虚构的旅夜孤寂场景来源于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想象力
④诗人巧妙搭建了现实与未来新的联系,使诗更具有表现力和奇幻的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山水画静静地挂在黯淡的墙壁上,黑白线条分明。昏黄的灯光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织成一片混浊的世界。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叠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时自己的样子。山水之间,那么久远的时光都浮上来”。这段文字道出了中国山水画寥寥几笔的形与无限深远的意。由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观画者的知识审美和经历对作品的欣赏有深刻影响
B.山水画的意境在本质上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
C.山水画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进行加工和创新
2021-06-02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6月适应性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9 . 2021年的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第一个春节,健康码的“绿”、口罩的“蓝”已成为我们顺利出行的必备色彩,身穿连帽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则为我们能够过一个安全祥和年筑起了一道“洁白”的防线。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也应该有“固定的色彩”。可见(     
①疫情防控的“要求”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
②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我们的积极参与配合
③疫情防控由各个环节构成,理应服从于我们的出行需要
④疫情防控的方式是多样的,无条件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4-28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青年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奋发图强、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积极改革、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下列关于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五四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奋发图强、改革创新。弘扬五四精神(        
①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激发人的昂扬斗志,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0-07-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