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有一种引人注意叫“显眼包”,有一种个性旅游叫“特种兵式旅游”,有一种无奈叫“公主/王子,请⋯⋯”,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生猛叫“不讲武德”,有一种竞争叫“内卷效应”,有一种调侃称作“凡尔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反映了(     
①热词是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热词和社会热点事件是互相不可分离的
③热词是人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动反映
④社会热点事件对热词的出现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1更新 | 652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该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对象
③物质与意识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关系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10-18更新 | 464次组卷 | 4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知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57次组卷 | 19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由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可见(     
①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的表现形式先于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这句话体现了(     
A.前途是曲折的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意识决定物质D.认识决定实践
2022-03-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知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天地逆旅之间唯有诗词酬尽人生百态。远离家乡时,遥望见“星垂平野”;送别好友时,正路过“月生楼外天”;踌躇满志之时,满心是“晓战随金鼓”;闲适漫游时,却只想“静听松风寒”。由此可见(       
①诗词的内容取决于诗人的现实境况和想象力
②诗人对人生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诗词是客观环境和人生境遇的真实再现
④诗词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4更新 | 233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4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
7 .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这体现了(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②意识的变化反映物质的变化
③先进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这是自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建议设立奥林匹克格言后的第一次更新,是应对全球性新冠疫情危机和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困难的选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奥林匹克格言这一修改表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D.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2021-12-06更新 | 27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知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可追溯到造字之初,秋心为“愁”,或曰秋天有一颗哀愁的心。在中国文学里,从《诗经》起,人与自然就表现出血肉相连的关系。故当秋风萧瑟、木叶飘零、鸟去兽隐、岁之将终,敏感的人们使心生悲凉,自伤年华易逝,哀日义美人迟暮。由此可见(     
①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意识反映外部世界是能动的、有选择的
③“悲秋”的心境源于人们的心理感受④意识的反映内容和反映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39次提到“就业”。“保就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受到疫情冲击这一特殊情况下,从保民生底线的角度提出的政策,“就业是民生最基本的保障,所以‘保就业’的价值就更加突显”。由此可知(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