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022-12-12更新 | 2634次组卷 | 17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2 .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其合理性在于(  )
A.社会是客观物质的社会B.尊重了事物的客观物质性
C.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主观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雨是让人止不住思念的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雨是人生漂泊零落、心痛到极致的雨。这说明(     
①哲学往往产生于曲折且复杂的人生经历之中
②雨以不同的形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内心感受
③大自然的雨是诗人独特审美不可缺少的基础
④诗人对自己人生境况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8更新 | 233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的结果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的结果
D.诗词的意境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2022-08-25更新 | 3528次组卷 | 68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作为一种户外广告媒体,墙体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墙体广告内容从最开始的饲料、化肥农机广告到手机、汽车、房地产广告,再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保险、文化等广告。从哲学的角度看,农村墙体广告内容的变化(     
①印证了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②是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的见证
③说明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④表明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别山区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曾被看成“穷山恶水”。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如今,大别山区旧貌换新颜。霍山县“90后”村民刘波“点石成金”,创造性的建立仿野生米斛栽培基地,把过去被抛荒的乱石林变成了宝藏地; 2014 年起,安徽省结合大别山生态规律,探索建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对上游金寨、霍山等水源地达标护水给予补偿,截至目前,仅金寨县已累计获得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近3亿元。大别山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正走出一条绿色生态振兴的新路。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大别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哲学依据。
2022-07-1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展现文明新风,是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亮点。为深入表现这一主题,美术工作者聚焦身边变化,通过刻画外卖员、快递员、城市建设者、支教老师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展现时代气象,体现社会进步。这表明(     
①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相对应
②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能动反映外部世界的活动
③艺术创作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的特点
④艺术家能够创作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两会前夕,人民网开展的“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出炉。“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社会保障”三大热词关注度位居前三。仔细阅读“两会热词”,既能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也有助于我们聆听新时代民生的新期盼。这体现了(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正确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9 . “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紧密相联,不可分离
②意识因时而变,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 . 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下列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的是(        
①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
③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④人的意识本身根源于物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