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科学研究发现,牛拥有一种很特殊的智力,并且是一种“多愁善感”的动物,能够忍受嫌弃和不满,对人非常友好,并且当受到智力挑战时它会显得十分激动。同时,牛还是感情表现很强烈的一种动物,它能够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情绪,例如感知疼痛、害怕和焦虑,它们甚至还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心。材料表明(  )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
③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政治(学考班)试题
2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10月24日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是根据我国未成年网民不合理使用网络、网络违法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将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④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连日来,日本政府无视公共利益、为一己之私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遭到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批评。各方强烈敦促日本政府纠正错误决定,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避免对全球海洋环境、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和危害。日本政府的错误决定(     
①没有把握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②表明任何思想动机都有其物质原因
③否认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没有看到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 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 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如实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③没有被反映的对象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551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6 . “春”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常借其抒发情感,如王维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表达与朋友别后的怀念之苦;孟郊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展现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李煜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来抒发亡国之悲。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诗词审美形式的多样性影响了“春”的内容的客观性
②诗人借助语言的魅力实现了“春”与自身情感相统一
③诗人以“春”的规律为基础,创造情与景的具体联系
④诗人借“春”抒发情感体现了意识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毕加索画公牛,第一次十分写实,之后又相继画了十次。从第一幅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却精练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看到这幅画的人依然可以轻易地看出这是一头公牛。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们的意识
④艺术创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艺术家的灵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科学家让粒子在核粒子加速器里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撞在一起,生成了一种以前从没见过的物质——反超氚(anti-hypertriton)。这种粒子在很多方面都很奇特,它不是正常物质,而是反物质。由此可见(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
B.反超氚的发现说明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C.反超氚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D.反超氚源自人的理念,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9 .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横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使人产生比观赏生活中的梅花更丰富的美感。可见(     
①艺术之美是生活之美进入人脑并被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艺术之美不同于生活之美,它源于对审美观的加工与制作
③艺术之美饱含着艺术家的创作情绪,取决于艺术家的审美
④艺术之美浓缩生活之美,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