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回答下列小题。

1.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莲莲”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西湖,莲叶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描摹出“莲莲”从西湖烟柳画桥、十里荷塘深处走来的形象,蕴含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该形象设计(       )
①是主体与景观元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②实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③以景观元素与设计理念作为出发点
④是一个传递中国精神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亚运赛场上新秀不断、老将弥坚,用热爱抵挡岁月漫长。34岁的“大力士”巩立姣实现女子铅球亚运三连冠,48岁高龄的体操传奇丘索维金娜仍在跳马上挑战自己,科威特60岁“枪王”两平世界纪录,再一次走上人生巅峰。这表明(       )
①奋斗能够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②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从而获得成功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砥砺自我顽强拼搏
④我们要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在拼搏中创造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一模)文综试题
2 . 唐代酒香盛饮,在文人的推动下,酒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等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器。与酒相关的诗文在长沙窑瓷中着墨颇多,人们以酒为媒,言志抒怀如“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从这些诗中也可一窥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由此可知(     
①诗词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所处时代的生活相互依存
②长沙窑瓷器独具特色得益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长沙窑瓷器是客观物质和人的主观情感的有机结合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外界事物作出如实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火爆2022年的电视剧《人世间》展示了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与复杂,塑造出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等人物群像。这部接人间地气、充满人间至情的作品让亿万观众指点追剧。由此可见(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剧的创作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剧蕴含着主流价值观的精神内核
③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该剧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巨变
④意识具有推动作用,该剧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南充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城,邵伯温在《元夕》写道“从昔遨游盛两川,充城人物自骈阗。”陆游在《临江仙·离果州作》写道“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诗人眼中的南充城充满了诗情画意。这表明(     
①诗意南充形象是诗人境遇与环境的主观感受
②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内容与客观形式有机统一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④山水南充的不同姿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故乡,在不同的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情感寄托。它可以是李白笔下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是王湾心里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更可以是余光中脑海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说明(     
①历经岁月洗礼,人们会形成对故乡的共同认知
②乡愁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③浓烈且厚重的思乡之情是诗人情感表达的基础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诗歌美学呈现的重要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代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描绘了两幅元夜图景,展现作者在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以下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诗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实现了事物的发展
④“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客观存在的变化影响作者的节日情思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 . “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枝有送别属性,表明意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
③以折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体现意识的能动性
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579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4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6更新 | 2086次组卷 | 146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有限公司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10 . 如何回应社会关切,使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孵化”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舆论普遍期待,新职业教育法能破除 社会中“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职校学生上升通道窄”等陈旧观念。新职业教育法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③实践决定认识       
④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2022-08-04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零模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