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二)新时代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做出关键抉择,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的方法论是_______
2.(多选)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我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根据以上新闻陈述,可以得出(     
A.所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都会增长2.8%
B.全球贸易增长都是因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C.世界上有些贫困人口因参与“一带一路”摆脱贫困
D.“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3.在关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讨论会上,李同学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须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听了李同学的发言,王同学接着说:“比如:在立法方面,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科学立法,健全和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在执法方面_________;在守法方面,_________。”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将王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有专家指出:“中国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为国际社会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唯物论角度看,该专家的观点体现的哲理是_______(仅填一个哲学原理即可),请说明理由:____
5.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下列对联合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B.联合国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必须由超过半数通过
C.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和集体应对挑战的平台
(2)某班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国回答时代之问的答案时,关注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许多举动和成就: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阿富汗等重大地区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你还关注到哪些举动或成就,简要列举1条:_______
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的这些举动和成就的?请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和联合国”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______
2023-03-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上海B卷)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关注“有没有”,更关注“好不好”。不仅包括既有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及尊严、权利等新需求。材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2023-02-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3 . 二、非凡这十年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我国正在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1.这十年,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主要体现了党的(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
2.这十年,我们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意味着我们在走(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C.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道路
3.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反映认识对象,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对事物发展趋势前景作出科学判断,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21世纪
C.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4.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是(     
A.调低个税起征点,促进个人收入分配公平
B.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C.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做全球发展的主导者
5.(多选)这十年,我国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得以深入推进。这告诉我们,推进科学立法要(     
A.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
B.健全沟通机制,广泛凝聚共识
C.坚持集思广益,提高立法质量
D.完善立法体制,明确权利义务
6.2022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但当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小挑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体现了我国___________的国家职能。(     
A.维护国家稳定B.促进社会发展C.保卫国家安全
7.我国政府始终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布局建设了上海光源等40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说明我国(     
A.政府积极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打牢高新技术产业基础
B.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大力加强和优化社会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弥补市场缺陷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以上论述的核心观点是(     
A.制度化解决系列重大问题
B.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
C.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9.(多选)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相继出台,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一规划两纲要”的密集出台(     
A.充分表明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B.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
C.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有了明确具体路径
D.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全面完成
10.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信息如下:
会议主要贡献(摘要)
2012十八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7十九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22二十大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12年以来的十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居第12位,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由1.8万件增加至6.95万件;我国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5万家达到了33万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


(1)(多选)上述日积月累的实绩,映照着我国科技实力(     )
A.从量的积累逐步迈向质的飞跃
B.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C.足以支撑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D.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2)小李同学认为: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离不开对创新驱动发展进行战略规划。请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内容,评析其观点。
(链接: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人们能够以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指导,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评估政治等级考试题

4 . 三、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激昂的青春乐章。

1.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B.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唯一力量
C.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灿烂现实
D.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任何危害时,青年最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处处可见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身影——北斗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八个字青春誓言,是今日青年对党的庄严承诺,代表着青年一代的理想和信念,是激励青年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这是因为(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崇高理想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D.事物发展中精神的力量是第一位的
3.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史册里。

历史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完成对“历史充分证明”的续写。
4.在探索宇宙、逐梦海天、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大型赛事、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卫生健康、应急救援、文化传承等各领域,无数青年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把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内容,结合材料谈谈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023-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评估政治合格考试题

5 . 一、百年大党: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      ,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
A.主要矛盾B.阶级结构C.基本国情
(2)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____________、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表明,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是,党始终坚持主体地位。(     
A.人民立场、人民B.公民立场、公民
C.人民立场、公民D.群众立场、公民
3.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     
A.性质判断B.联言判断C.选言判断D.假言判断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指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小孙同学认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将对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材料,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角度,简要评析小孙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意义的理解。
2023-02-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6 . 费孝通曾说:“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她又避了人跟我说,假如水土不服,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喝。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事实上,喝这种汤水对于病情毫无益处。从唯物论看,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B.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暂时的、有限的D.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2023-01-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7 . 一、弘扬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1.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铸就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     
A.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B.党面对新时代严峻挑战和战胜各种风险的力量之源
C.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动力
D.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2.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这一论断强调了(     
A.人民的决定作用B.意识的能动作用C.实践的基础作用
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其丰富和发展始终依附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主题。
(1)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锻造出一系列革命精神,其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革命精神是(       )
A.北斗精神B.抗疫精神C.脱贫攻坚精神
(2)探月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中国航天人探月逐梦近二十载,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取得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但是,我们坚信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这一科学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
A.真理是有条件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
(3)(多选)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通过图文、文物、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展项等多种形式,展示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该展览的举办旨在(       )
A.展示艺术物品,提升艺术修养
B.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C.传承革命精神,宣扬革命文化
D.学习党的历史,增强理想信念
4.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多选)从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移奋斗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张桂梅……,从优秀党员事迹中,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的“精神密码”是在长期奋斗中(       )
A.坚持弘扬的光荣传统
B.不断赓续的红色血脉
C.构筑起的鲜明政治品格
D.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
(2)了解到优秀党员事迹后,苏同学感慨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厚滋养。结合材料,综合所学内容,从弘扬民族精神角度分析苏同学感慨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政治试题

8 .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团队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然而,航天探索绝无坦途,毕竟浩瀚宇宙是个未知世界,天体运动等规律不会主动暴露出来,因此中国航天人对太空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这中间中国航天人经历了“尖兵一号”“东风二号”“长征二号E型”发射的失败。面对挫折,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精益求精,优化技术,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去解决一些老问题,通过不断的试验改进才变得更完美,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1.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强大精神力量。这一论断强调了(     
A.人民的决定作用B.意识的能动作用
C.物质的统一性原则D.实践的基础性作用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七次飞行任务。从哲学角度看,“验证”可理解为(     
A.实践B.认识C.感性经验D.理性认识
3.不同时期的神舟飞船的水平有所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空探索工程越来越复杂,水平越来越高。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是航天科研团队集体协作的结果。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阶级差异性
4.(多选)中国航天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新作为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支撑。这就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航天系统工程理论,运用系统观念,针对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特点,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为航天科技创新汇聚强大动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坚持下列观点(     
A.普遍联系B.实践第一C.永恒发展D.统筹兼顾
5.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人对太空的探索为何不是一帆风顺的。
2022-12-0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提出聚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浙江嘉兴,它曾经是红船起航地,现在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1)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起航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承担着(     
A.争取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责任B.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C.为解放全人类努力奋斗的义务
(2)(多选)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是因为(     
A.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B.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文化有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需尊重客观规律
2022-05-0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022-04-25更新 | 40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8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哲学部分题组整合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