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强化科学思维的哲学依据是:
①科学思维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
②科学思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时代社会形态的面貌
③思维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根本尺度
④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 .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针对2019年春节以来猪肉价格的不断飙升,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从促进生产、完善市场调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这一决策体现(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
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风沙中,焦裕禄斩钉截铁,“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浪涛里,王继才意志如钢,“我定把岛守好,直到守不动为止”。葆有强大的意气、志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始终拥有往前冲的力量。从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意识能够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意气、志气是人们改造世界能否成功的关键
④意识对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有重要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12高二上·福建·期末
4 .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化望的代表作,被为誉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一特点表明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和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
A.①②B.①③C.②③
2020-01-01更新 | 10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
5 . “意象”是一个独特的美学概念,“象”指具体可感的形象,“意”指思想、情意。“意象”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的中国式审美名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体验。《易经》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下列对中国意象观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什么样的“意”,就有什么样的“象”
②“象”是第一性的,但“意”能够改造“象”
③“意”寓于“象”之中,并通过“象”表现出来
④“意”根源于“象”,但又高于“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31更新 | 536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平和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回首我国城市发展,我们曾兴起过似是而非的“复古风”、贪奇求洋的“欧陆风”,却常常难以奏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交响乐”,从而陷入了文化迷失。这启示我们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   )
①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通过“思维的眼睛”,学习外地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020·海南·一模
7 .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说: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意思就是,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①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源泉   ②认为思维对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③认为存在对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④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要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四海。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我国一些企业靠“山寨”和低价竞争,忽略产品品质,因此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这说明
①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②意识对现实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意识总能推动和促进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挥共同而有区别的作用。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的唯物论依据。
2019-11-24更新 | 163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